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日期: 2018-10-11
一、 专业概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于1987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本专业学术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本专业教师在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承担多个高级别的研究项目并获得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奖。学术带头人都已具备多年博士生培养经验。本专业丰富的学术资源、宽广的学术平台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以及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研究。
三、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内容
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方向追求进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以创新精神探讨本领域最新理论、最新思想和最新英美文学创作。
该研究方向包括7个研究重点:1.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学科带头人陈世丹教授主持完成和在研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等10部专著,发表了“代码”、“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等论文70余篇,系统梳理、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现实观和历史观、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特征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的语义学和句法学特点。2.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军教授在文论研究方面,主编《论瓦尔特•本雅明:现代性、寓言、语言的种子》,参与写作《文化研究关键词》、《西方文论关键词》、《西方文论简史》。发表本雅明与现代性、卢卡奇与总体、法兰克福学派与启蒙等研究论文15篇,发表解构(解读德里达)、后结构(解读福柯、罗兰·巴特、克里斯蒂瓦、德勒兹、美国耶鲁学派)、后现代与乌托邦(解读杰姆逊)等研究论文13篇。在乔伊斯研究方面,出版《乔伊斯:叙述他的民族》专著,发表乔伊斯研究论文11篇。3.作家理论与作家研究。刁克利教授出版了《西方作家理论研究》、《诗性的回归:现代作者理论研究》等专著5部,发表论文40多篇,倡导文学理论探讨与作家研究相结合,提出作家生态研究的新理论。其代表作《西方作家理论研究》对西方文论中的作家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度点评,在经典文论阐释与作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英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研究。代显梅教授出版了《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和《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美国人》等专著,论述了小说家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特点和他的国际主题,其“霍桑的女性观”、“霍桑的道德救赎”等论文深刻探讨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小说中表现出的进步的女性观和道德观念。5.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研究。郭英剑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美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以及文学批评研究。主要作家包括:约翰·厄普代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赛珍珠、吉什·任、哈·金等;文学批评领域包括:解构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等。6.英美戏剧研究。谢江南教授的专著《萧伯纳戏剧新论》和“萧伯纳戏剧的‘讨论’艺术研究”等15篇相关论文梳理了萧伯纳现代戏剧与欧洲现代思想剧的同质关系,阐述了萧伯纳现代思想剧所表现的关于自我本质、西方文明的幻灭和救赎等问题。其专著《莎士比亚传》勾勒了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景观,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探索了莎士比亚伟大的一生。7.美国生态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周铭副教授在其《走向人文空间诗学——薇拉•凯瑟主要小说研究》和《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2部专著和“从道德天使到实践先锋——美国女性的环保角色的嬗变”等10 余篇论文中,全面、深刻地探讨了美国女性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和对男女平等、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
英美文学与文论研究方向站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高度,不仅研究新理论、新思潮,探讨当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世界观和艺术手法,而且注意用新的理论为立论依据,重新研究经典作品,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意义。本方向研究团队近5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0部、译著6部,对繁荣我国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英语国家文化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具有跨学科性质,借助外国语学院的综合学术优势,贴近国际文化研究的学术前沿,突出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特色,在宏大的背景下审视当代文化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方向包括跨学科美国研究、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研究、文化理论、基督教文化研究、文化社会学研究及区域及国别文化研究5个研究重点。1.跨学科美国研究。学科带头人王建平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4部(《约翰·巴斯研究》、《美国后现代小说与历史话语》、《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美国现代中国学》)、发表论文50多篇,立足于美国文学与文化批评的政治性、现实性、批判性和问题意识,其对种族、性别、阶级、民族主义等重大问题的探讨在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专著《约翰·巴斯研究》对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翰·巴斯小说中美学与政治的关系的探讨被公认为具有重要的突破性价值。2.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研究。我院澳研中心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着力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研究课题涉及社会与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心主任张勇先教授致力于澳大利亚文化研究、中西比较文学及汉英语言发展研究,出版了《澳大利亚研究纪念文集》、译著《澳大利亚与亚洲》和多篇学术论文。3.文化理论研究。密切关注当代文化理论动向,对当代重大文化理论家进行跟踪研究。林慧副教授的专著《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研究》是国内首部从乌托邦角度解读詹姆逊的著作,探讨其文化理论中乌托邦思想的演变,拓展了文化批评的空间。李平副教授的专著《斯皮瓦克的女性主义研究》为解析民族身份和社会性别这一全球化的节点做了重要解读。4.基督教文化研究。着眼于宗教与伦理、宗教与文学之关系的探索。江庆心副教授的专著《古斯塔夫森的伦理思想研究》对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基督教伦理思想家詹姆斯·古斯塔夫森做了系统评述。5. 区域及国别文化研究。宿琴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欧洲社会与文化、中欧关系的研究,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专著《多元文化维持与欧洲共识建构》,并先后发表《欧盟的文化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现实发展与想象建构--欧盟文化政策解析》等多篇学术论文。
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学科方向,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方向通过在文化批评中不断深入的学科交叉,注重整合人文资源,加强文明间的深层沟通和理解,探索文化研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建设的意义,更好地思考相应的文化策略,积极介入国际性文化批评论争,与国际批评界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五、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特色是强调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并重、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
本方向主要包括功能文体学研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自主学习研究、语用与认知研究、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4个研究重点。1.功能文体学研究。学科带头人杨敏教授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不同文体的语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长法律、政治等文体的分析。她的专著《法律语篇权力意志研究》探讨法律语篇所隐藏的意识形态,为法律语篇、语类和语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2.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自主学习研究。贾国栋教授的专著《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涵盖该学科的发展史、基础理论、教学设计原则和软件评估方法等多个方面,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语言教学软件终结性评估的基本原则与实践”等论文20余篇,主持设计开发的计算机多媒体互动教学光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对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江晓丽副教授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成果显著:在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sian EFL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在德国出版专著Learner Autonomy in Chinese Contexts: University Students’ Conceptions,首次对比中西关于自主学习概念的哲学起源、在教育以及外语教育领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视角,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自主学习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语用与认知研究。庞建荣副教授已出版专著2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等语言学期刊上发表语用及认知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10余篇。她的专著《模糊修辞的语用分析》“将语用学、修辞学和模糊语言学研究巧妙地结合起来,是跨学科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伍铁平)。4.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郭庆民副教授通过研究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分析话语的结构特征,探究语言与社会和政治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他的专著《语言、人的本质与自由》梳理并评价了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与政治思想之间的联系。
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以多元、动态的语言学研究视角,探究西方语言学理论在汉语语境下的适用性,强调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而且注重使用第二语言习得、功能文体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等领域的最新理论,深入探讨语言、语言使用、语言学习、政治以及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丰富了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六、翻译学方向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创建以典籍英译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三者互动的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平台,造就翻译功力过硬、具备跨学科研究视野和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能够从事相关的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理论研究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人才,推动产生此领域的优秀科研与教学成果。
本方向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1. 典籍英译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本研究重点具有学科的前沿性与开拓性。学科带头人朱源教授出版专著1部、译著8部、编著28部、论文27篇,倡导典籍英译与研究中比较研究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在其代表作《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以及英译《紫钗记》的基础上,重点从事李渔戏曲理论与剧本以及中国古典剧论的英译与研究。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以“国剧海外传播工程”项目为代表,拓展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及中华典籍海外传播研究,并为国家制定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战略提供相应的学术支持。该项目以外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精选中国戏曲的精品剧目,在翻译剧本的同时,用英文介绍剧本中所包涵的中国文化的各种要素,具有英文原创性。2. 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该研究方向以理论研究为重点,带动学科建设,是学科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王建华教授从事的英汉口译的记忆模式研究和视译记忆等研究很有特色,其专著《英汉口译记忆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杨彩霞副教授的专著《英汉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从等值翻译原则、翻译程序的操作和翻译共性角度探讨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王维东副教授的论文“从细微处体现翻译的大局观”等以形式逻辑、文体分析、语法功底作为个案分析尺度,对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提出了颇具创新性的见解。3. 翻译过程实证研究。该方向的带头人为迈克尔·卡尔教授。卡尔教授为国际翻译过程实证研究著名专家,他在该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并且长期主持国际研修班。卡尔教授着眼于开发观察翻译过程技术以及辅助翻译技术,建立翻译与交际过程新知识体系,为该领域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他还致力于探索在信息技术、全球化及本土化驱动下翻译产业的新合作形式。卡尔教授在翻译过程实证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依靠中国学者从事典籍英译与研究可以更系统、有效地促进优秀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是翻译学科的基础,对于翻译学本体以及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翻译过程实证研究是近年来翻译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对于提高该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跨学科性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翻译学在国内外的学科地位和影响不断增强,以上三个研究重点必将有力地促进该学科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外文化的交流,不断开拓对翻译研究与教学以及外语教学规律的认识。
七、主要专业课程
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方向:西方古典文论、文学理论与批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莎士比亚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阐释、现当代美国小说、美国戏剧、英国戏剧、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英美诗歌、学科主文献研读、学科前沿专题研究等。
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方向:跨学科文化研究方法论,美国文学与历史话语,文化社会学,英国文化研究,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质性研究方法,欧洲社会与文化,文学与文化学科前沿课。
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流派,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语用学,语篇分析,二语习得,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测试。
翻译学研究方向:西方翻译理论、翻译研究方法、中西翻译史、翻译概论、英汉/汉英高级笔译、文学翻译、经典译作研究、译文审阅与修订、口译实践、专题口译、汉语典籍英译、翻译过程研究、翻译实证研究方法。
八、培养目标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养。扎实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九、师资队伍
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方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都是博士学位获得者,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多数教师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
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方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且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
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合理,且具有在国外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
翻译学研究方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6人。该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够进行持续不断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
十、对外交流及其他
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学术交流联系,在学生培养、项目研究、互派学者讲学、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进行合作交流。
十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大专院校、新闻出版、金融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外事、新闻、出版、管理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十二、博士生导师(以姓名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