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全国第一梯队的人大外国语学院

日期: 2024-06-13





6个一流专业,学科实力全国领先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6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或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学科评估结果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各专业均建有完备的课程体系,覆盖外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翻译学研究以及国别与区域研究五大方向。


师资力量雄厚,重量级奖项获奖多

学院所有专业教师均有海外留学背景或海外学习经历,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学术背景。陈方老师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一等奖,江晓丽老师获得北京高校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组一等奖,伍倩老师获得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和首都劳动奖章,吕如羽老师获得第十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新人奖。此外还有多位老师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超100项学科竞赛获奖

“学以致用,以赛代练”是学院各语种教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各专业均有丰富的学科竞赛机会。2023年俄语专业赵怡霖同学获得国际俄语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2023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英语专业黄梓涵、赵菲朵两位同学组队取得总决赛全国一等奖。还有多位同学获得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全国总冠军、金奖等。同时,学院还承办了如笹川杯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大赛等活动,为语言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


2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学院与法学院联合设立“涉外法治”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善于维护国家权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与外语专业技能;熟悉国家大政方针,拥有广博的文明视野与深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中外文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了解外语所在国家文化,具备跨文化传播、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准则。毕业生可同时获得法学、文学两个主修学士学位。

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设立国际新闻全英文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知识、技能与英语专业技能的高端复合型本科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适宜在新闻媒体从事英语新闻、国际新闻报道,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等从事对外传播与沟通、管理等工作。外国语学院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辅修专业证书。


100%出国交流名额

学院6个语种均有稳定的国际合作项目,并积极与国外高校联络洽谈合作项目,包括本科生交换项目、联合培养项目、教师互访项目、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蒙特雷高翻学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等多所海外名校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本科生均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各专业出国交换学生的比例逐年递增,多样的文化体验不断加深,学术氛围日渐深厚。


130+篇权威期刊论文、4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领先全国外语专业院校

学院所有教授均参与一线教学,并积极将科研成果导入课堂,培养学术型外语人才。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全国外语专业院校中名列前茅。


50场高水平讲座

为开阔研究视野,提升学术素养,学院现有“词与世界·Word & World”和“明德致远·Virtue & Vision”两大系列讲座,另有面向全校同学开放的通识讲座,主讲人均为国内外学者名师以及行业专家。


本科生深造比80%

学院本科生升学深造率高达80%,主要去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名校进行深造。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前往党政机关、文化、传媒、影视、出版、教育、金融、通信等行业。


赵蕾莲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当下的社会可以算是一个“科技福利”社会——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超越了以往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一时间,人们赞叹着“数智时代”的来临,兴致勃勃地踏进了“数治时代”,认为数字技术才是以后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宝。这当然是件好事,毕竟人类文明总是在进步中迸发出璀璨的光华,让自身走向新的形态和境界。

但我们的问题是,在科技已经到了“智”和“治”的时代,在AI被普遍认为可以替代人类的时代,我们人类是否还保留着独属于自身的独特性?最可能的答案之一是语言。有人肯定会对这个回答嗤之以鼻,因为现在很多语言对话软件和翻译软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准确率。技术控会认为,天才设计软件,软件生产语言。这个等级观念造成了现在很多理科专业爆火、而语言类专业遇冷的情况。外语类专业更是首当其冲,“外语专业被AI替代论”尘嚣日上。

很多人似乎都忽视了“会说话”这个短语的多重含义。会“说”话,是指具备说话的能力,这是语言最基础的交流功能。“会”说话,是指能够让听众易于接受的沟通技巧,这是复杂的交际艺术,是语言高级的情感联系功能。而会说“话”,是指语言能够建构特定的意识形态,塑造着人群的认同,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后面这两种情况,是独属于语言专业、尤其是外语专业的本领。

新时代我们的外语专业,早已超越了机械模仿和翻译的层次,而进入了文化层面,在对外交流、区域国别研究、中外文明互鉴等领域为国家的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院的“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全球流行语研究中心”“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等机构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把学生引入更加广阔的文化领域,理解“词与世界”(Word & World)之间的有机关联,引导他们赓续红色传统和中华文明,通过精深的语言能力和高超的沟通技巧洞悉不同民族的社会心态,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锻造全球治理的能力。

“词与世界”的联结,依靠的不是技术,不是毫无情感的AI,而是活生生的、充满差异的、时刻变化着的人。唯有此,才会有文明的多样性,文化的丰富性,文学的艺术性。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过语言走向广阔世界。




术业专攻,在权威竞赛创造人大历史纪录

获2023全国高校俄语大赛高年级组亚军、京津冀高校俄语大赛高年级组冠军、“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俄语组金奖、京津冀高校俄文诗歌翻译比赛一等奖。在2023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考试中考取全国最高分。作为论文第一作者,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北京市一等奖、校级特等奖。


胸怀天下,在国际舞台彰显中国青年风采

受国家留基委“中俄政府奖学金”资助公派赴俄留学一年。参加由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举办的国际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在来自84个国家的946名选手中取得第一名,并受主办方邀请在颁奖典礼上发言。在全国高校俄语竞赛中的即兴演讲作为全场最高分得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报道。


全面发展,在志愿与文艺活动中实现成长

作为天安门广场合唱团成员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担任2022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曾任外国语学院新闻媒体中心秘书处负责人、“第三罗马”俄罗斯文化社团社长。所作词的原创歌曲《奔跑者》被中宣部文艺局、教育部思政司、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单位评为2023年度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优秀作品,受邀参与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开幕式演出。



学业成绩优异

前7学期绩点3.85,英语系排名第3、国新班第1,连续3年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英语专四90分、雅思8分,多次在国家级英语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2次取得国家一等奖。


科研融合创新

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和数据科学的交叉点进行学术融创实践,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获得“小创”特等奖、“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保研至清华大学数据传播项目,将在人文社科和理工科交汇处继续深造。


专业实践多元

先后在央媒China Daily、国际组织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实习,探索多元职业选择;曾担任校报《青年人大》视频部部长、温馨人大新媒体团队学生助理,产出作品全平台浏览量破10万。


社会实践丰富

曾担任RUC国际文化节、人大福建省招生组志愿者,服务时长近200小时;在RUC应急志愿服务队担任10余次急救知识宣讲主讲。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中国工商银行融合创新优秀学生等奖学金10项。



脚踏实地,扎实练就专业能力

本科期间始终位列专业第一名,GPA3.91,专业四级优秀,获2022-2023学年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21-2022学年度学习优秀特等奖学金、2020-2021学年度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代表人大德语系参加首届“德语之星”全国高校德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


不懈探索,勇于尝试科研实践

在专业学习之余,基于兴趣广泛探索新闻传播领域,凭借相关学术论文获第25届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参加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德语语言能力与新闻传播实践相结合,凭借聚焦德媒涉华报道的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市级立项。


心怀热爱,积极投身学生工作

于“人大之声”广播台先后担任主播、主编,于中国人民大学团委《青年人大》报社先后担任干事、副部长、主任,出于热爱全情投入学生工作,获 2021-2022学年度优秀学生骨干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优秀团学骨干荣誉称号。


功不唐捐,收获顶尖名校offer

在本科第四学年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收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校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保研夏令营优秀营员称号,斩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双offer(入围北京大学预推免项目但未参加),最终选择进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转载自公众号“人大阳光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