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与建党百年学术论坛 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日期: 2021-06-09


6月5日,“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与建党百年学术论坛”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310大讲堂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翻译》编辑部协办。此次论坛的举办契合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致辞,来自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外文出版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外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校内外100余位师生现场聆听研讨,线上近4900人同步观看论坛直播。


(学术论坛现场)


论坛开始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会见高岸明副局长一行,双方就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推动学术出版等方面深入合作进行座谈。靳诺书记对高岸明副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认为中国外文局主动适应国家需求,积极对外发声,特别是在引导专家学者走出去方面成效明显。今后,双方应依托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等共同搭建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合作,为中国的学术理论对外传播贡献力量。高岸明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外文局与中国人民大学交流密切,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成果扎实,为中国外文局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发挥了示范作用。当前,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完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大任务,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外文局及所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将在同中国人民大学各级机构的良好战略合作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推进联合研究和共同实践,努力把我们想说的与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为对外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新贡献。


(论坛开始前,党委书记靳诺会见高岸明副局长一行)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在致辞中指出,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了全面系统论述,提出了最新指示要求。中国外文局将以此为遵循,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做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工作,为切实提升中国理论体系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外文局愿同各位专家学者及翻译传播广大同仁一起,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向前发展:一是服务对外传播大局,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翻译传播,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改进对外传播方式,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实现创新性发展;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政府提供政策和环境,高校和机构、企业深度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新机制,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助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在致辞中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第一年。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翻译传播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和奋斗成就,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再升华,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走向世界的时代需求,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理论和中国智慧的期待,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马克思主义翻译传播肩负着“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阎芳主持,阎芳书记表示2021年是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建院20周年,本次学术论坛也是人大外国语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人大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学科建设和对外交流,扩大学科影响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阎芳主持开幕式)


随后论坛进入上半场主旨发言部分,上半场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秘书长张晓萌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主持上半场论坛)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研究”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发展,引领时代前进,由此需要加强其国际传播研究和对外宣介,并简要展示了外文局近年来的相关成果。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发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主任杨金海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传播”为题作主旨发言。杨教授指出,建党百年以来,中共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断提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顺利推进,都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为重要条件的。杨教授立足历史档案资料,探讨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程、方法和经验,揭示其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借鉴意义。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杨金海发言)


外文出版社英文部外籍专家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on) 的发言题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故事(Marxism is a China Story)”。弗格森先生首先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的“讲故事”策略,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文化层面讲好中国故事。随后通过分析毛泽东主席对党内务实文风的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的讲话,指出要构建真正有力量的国际话语,我们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讲故事的方式在话语中融入“人”的元素,唯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故事真正深入人心。最后,他强调了译者在新时期对外传播工作中肩负的重大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外文出版社英文部外国专家大卫·弗格森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海军以“文本与主义:编译与传播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为题作主旨发言。王教授回顾了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译本文本依据的演变轨迹,分析了中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的历程及特征,由此总结出党百年间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经验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海军发言)


四位专家学者发言结束后,在场师生向发言专家学者提问,论坛上半场暂告一段落。


1.png

(会上师生参与讨论)


在下半场论坛中,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范大祺主持了第一轮主旨发言环节。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范大祺主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良书以 “高校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题作主旨发言,回顾并分析了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与学术团体在早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良书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中心主任朱源教授以“成仿吾与《共产党宣言》:翻译实践、高等教育及文化宣传相结合的终身事业”为题作主旨发言,详细分析了成仿吾以毕生心血五译《共产党宣言》的历程,并指出这一翻译实践与文化宣传及教育事业紧密结合的特征与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中心主任朱源发言)


下午第二轮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中心主任朱源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邓绍根以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在华传播翻译及其影响” 为题作主旨发言。邓绍根教授首先介绍了《第三国际加入条件》的历史意义。他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共产国际文件的翻译过程及传播所用媒介,着重强调文件与新闻党性原则密切相关。最后他分析了《第三国际加入条件》在华翻译传播过程的历史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绍根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建华教授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典文献国际化翻译传播”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介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经典文献国际化翻译国内与国际社会背景,系统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三个主要历史时期中党的经典文献译介历程及其历史成就。通过总结这一进程中的历史经验,他特别强调,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新时代的译者和传播工作者要通过故事化叙事和多元化翻译传播策略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尤其要重视党的经典文献国际化翻译传播事业。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建华教授发言)


1a9f7f78c510402ca934395925b29adc.png

(交流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建华教授主持闭幕式并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与建党百年学术论坛是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中国人民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高地,中国外文局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机构,两者合作举办此次论坛将会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翻译传播研究更好地发展。本次会议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全体同仁共同期待马克思主义翻译传播研究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建华主持闭幕式)


最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主编杨平女士致闭幕辞。杨平院长首先代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感谢。她指出,此次论坛发言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是一百年的时间跨度,本次会议专家发言主题全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海外的传播两个重大阶段。第二是跨学科的深入交流,八位发言专家来自不同领域,他们不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共同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翻译传播研究的阵地。她表示,本次学术论坛是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研究的良好契机,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今后将与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共同助力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研究的发展。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杨平致辞)


至此,本次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翻译传播与建党百年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全体参会嘉宾及师生在“开天辟地”红船彩车前合影)


(学院参会师生合影留念)


部分文字来源:中国外文局公众号

责编:钟雪丹

撰稿:徐坤 蒋紫璇

图片整理:郭艳垣

排版:周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