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外国语学院“2021第三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成功召开

日期: 2021-11-22


2021年11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课题组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的“2021第三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院所的476位学者齐聚一堂,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各位学者共聚云端,聚焦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以多元化的理论视角,全方位、多维度、深入探讨了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为人类社会在未来的健康发展贡献了智慧。

论坛的主会场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负责人、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世丹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外国语学院院长杜鹏教授致开幕辞。杜鹏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当代英语文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认为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将促进当代英语文学研究的新发展。



11月20日上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郭棲庆教授的主持下,6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界专家作了大会主旨发言。耿幼壮、傅修延、刘树森、王祖友、林元富、陈世丹的大会主旨发言高屋建瓴,以新理论、新趋势、新范式引领前沿理论探讨和文学批评。分论坛与会学者以理论研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发表真知灼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主持人郭棲庆教授对每位专家的主旨发言都作出了精彩的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耿幼壮教授的发言以“思考摄影”为题,以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视角,探讨后现代的摄影艺术。他指出,大约自20世纪70年代始,一些理论家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摄影。其中,巴尔特的《眀室》尤为值得关注。巴尔特将《明室》置于一种“跨媒介”的“互文性书写”之中,与其出版一些不同类型著述一起,构成了一种对于摄影的切身感受和深入思考。因此,阅读巴尔特与摄影相关的著述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何为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作了题为“济慈诗论的生产性与现代意义”发言。他认为“消极的能力”、“诗人无自我”与“想象之美为真”构成济慈诗论的核心,其要义为诗人越是没有自我,越是不带情感色彩和先入之见,就越容易攫获不期而至的灵感,也越容易用想象“去填充其他的实体”,如此方能达到“是一切又不是一切”。“消极的能力”实际上还是一种以退为进,比积极更为强大的能力,我们今天比济慈的时代更需要“消极的能力”。

北京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主任兼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树森教授作了题为“当代新西兰文学与多元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的发言。他指出新西兰是一个典型的多元文化的发达国家,在经贸、高等教育、外交与科技创新等方面在南太区域乃至于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力。当代新西兰文学持续而强劲的发展态势与成就,对于该国各种族裔多元化文化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自21世纪初以来其文学创作成就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同。

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前院长王祖友教授发言作了题为“后主体性及后现代性思维”的发言。他指出后人文主义摒弃等级和主客体二元对立主导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框架,强调人及其话语的建构性,秉持一种后人文主义的主体立场,强调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反映出从二元对立的现代性思维向多维整合的后现代性思维转变,这也是西方社会思潮从人文主义向后人文主义嬗变的最终结果。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林元富教授在题为“当代美国非裔小说中‘后黑人性’的文学再现”的发言中分析了“后黑人性”问题。他指出,当代“后黑人性”文学再现在种族、身份和历史考察方面有一个可以辨析的传统;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伊什梅尔·里德的作品,并在科尔森·怀特海和保罗·比蒂的小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代表着当代非裔美国小说一股强劲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教授作了题为“人类:自然的‘托管人’和存在的‘看护者’”的发言。他从后人文主义的理论视角,指出人类没有破坏自然或以先天道德理由使自己高于自然的固有权利。人类权利、动物权利与后人类权利都存在于一个范围,没有等级之分。陈世丹教授以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为例,指出其作品批判了以“人类中心论”和主客体“二元对立”为基石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导致的种种现代性危机,强调要建构尊重自然、物种间相互依存的生态社会,作为宇宙间具有创造能力的人类主体,要成为自然的“托管人”和存在的“看护者”。



11月20日下午,进行分论坛讨论。与会学者按照11个议题分为19个分论坛进行讨论,气氛热烈。这些议题分别是:

(1)从后人文主义视角看当代英语文学中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的反思。

(2)从后人文主义视角看当代英语文学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3)从后人文主义视角看当代英语文学中多元共生的后人类社会。

(4)从后现代伦理学视角看当代英语文学中最低限度后现代伦理共同体的构建。

(5)从后现代伦理学视角看当代英语文学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6)当代英语小说中后现代伦理学思想及后现代伦理叙事研究。

(7)当代英语小说中的后人文主义思想研究。

(8)当代英语小说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思想研究。

(9)当代英语小说中的社会生态学思想研究。

(10)当代英语小说中的深生态学思想研究。

(11)当代英语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分论坛的点评专家有李金云教授、吴瑾瑾教授、王桃花教授、宁欣副教授、王钢副教授、晏凯老师、史岩林副教授、胡英副教授、蒋翃遐教授、刘樊德副研究员、岳剑锋老师、王祖友教授、刘略昌教授、王小会副教授、尹宇老师、赵霞副教授、姜礼福副教授、庞慧英副教授、李丽华老师。点评专家们态度严谨,从论文的选题、结构、逻辑论证等方面对每位学者的发言作出了精彩点评和具体指导。

会议闭幕式由陈世丹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建华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学者们的发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学术创新和现实意义,对大家后续的研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黄婷作了特邀发言,她图文并茂,宣传介绍了近年来出版的具有重大创新的学术专著、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陈世丹教授致闭幕辞,他期待明年疫情阴霾散尽,能够邀请各位学者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参加第四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相聚线下!

最后,陈世丹教授宣布“2021第三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题,胜利闭幕!

18级博士生刘清明和20级博士生姜峰承担了本届论坛自9月份到11月份的全部会务准备工作,精心细致地设计大小环节并一一落实到位,使论坛获得圆满成功。此外,在读的19名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也参加了论坛进行中的会务工作,他们分别在19个分论坛作为工作人员协助各分论坛主持人组织会议、召集参会学者进入分论坛会议室、协调各方面需求,也为论坛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们是许晶、霍甜甜、苏立靖、钱亚萍、秦臻、王黎娜、王莹、胡乃文、陈佳旻、伍文妍、尚宛锜、陈越、王维轩、王菲、邓在岳、郗慧、郭枫、袁雅琪、曹润霖。


撰稿:20级博士生姜峰

审阅:陈世丹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