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中国绘画的海外传播与文明互鉴”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日期: 2025-10-25
2025年10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绘画的海外传播与文明互鉴”青年学者论坛在明德国际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得到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支持,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绘画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等重要议题。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主任周铭教授主持。他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旨在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中国绘画研究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周铭详细介绍了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期待通过深入研讨,为中国绘画的海外传播研究注入新活力。

上午场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猛主持。
第一组报告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徐胤介绍了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研究中国绘画的思路和体系,以及中国传统的道家和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宇通过郎世宁原作《哈萨克贡马图》与目前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一幅相似图像(无名称)之间的差异对比,指出了画作改动背后哈萨克斯坦面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身份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吕如羽对法国翻译的中国古典小说的插图进行研究,通过辨析人物服饰、插图风格、版式安排等内容,总结图像传播中反映出的文化误读问题;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孙雪森以20世纪以来俄罗斯研究者对中国山水画的接受为对象,重点关注了“一画”“留白”等中国画论术语在俄语译本中的简单化、概念化的做法,以及俄罗斯普通研究者和艺术家对中国绘画精神气韵的误读等等。




第二组报告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彦追溯了上世纪50年代毕加索与张大千的会面史实,从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求证毕加索提到的“巴黎没有绘画艺术”等观点的真伪性;韩国汉阳大学的在读博士生王宾考察了中国佛教水陆画对韩国甘露幀绘画的跨文化影响,对水陆法会到甘露仪式的制度背景、图像谱系,功能承继和流程差别,佛教图像体系的跨文化转译以及甘露幀的在地性转化等问题进行逐一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徐园关注上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漫画》杂志,对《中国漫画》在抗战前后期的风格变化以及另一本由日军创刊的《中国漫画》杂志进行研究。



下午场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吕如羽主持。
第一组报告期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王晓骞研究了中国连环画《狼牙山五壮士》《红色娘子军》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跨文化传播,通过甄别原作的意识形态编码和接受地的本土化转移,探讨了建构一种跨越国别的“视觉共同体”的可能性;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郭一关注了美国左翼期刊《新群众》与中国抗战的联系,系统讲述了著名漫画家陈依范利用漫画在美国期刊宣传中国抗战的历史史实;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陈琳琳结合“东坡笠屐”和“三酸图”两个案例阐述苏轼形象的跨文化重塑及其意涵衍变,揭示出作为文化意象的苏东坡的深远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刘奕如以“大使杯”全俄国画大赛近三年的数据为对象,定量分析了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下俄罗斯被接受的状况,并以此描述了俄罗斯话语中的“中国绘画三棱镜”。




第二组报告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李卓群以智利艺术家何塞·万徒勒里的跨太平洋艺术实践为核心,聚焦其在四个阶段的创作历程,揭示他作为“文化棱镜”在中拉现代绘画互鉴中的关键作用,展现了冷战格局下中国与拉美艺术在现代性探索中的相遇与共振;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讲师田霖考察了中泰建交以来泰国的中国绘画研究,从泰国当地绘画不受重视的历史谈起,探讨了中国绘画在泰国的传播历程、中国画对泰国壁画的影响以及泰国对中国绘画的理解认识等话题;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任贺贺从现象学的视角审视了方闻的书法史书写,探讨了文意悬置、具身化参与以及“书画同体”等话题,突出了方闻在促进书法海外传播和研究中的跨文化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猛介绍了20世纪前期俄罗斯先锋派画家在创作中借用中国木版年画创造画面新空间的做法,进一步探讨了先锋派画家对“东方”和“西方”的认识,以及摒除塞尚为首的西方绘画影响的努力。




论坛特别设置了青年学者与评议专家互动环节,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社长王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社学术部主任、副研究员李方红,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学术交流部主任、研究员杨灿伟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编辑杨梦娇担任论坛评议人。评议专家们一致认为,青年学者应当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在掌握一手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艺术史理论基础,注重个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论坛闭幕式上,王伟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青年学者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创新探索,并建议学者们在未来研究中要进一步夯实艺术史基础,加强视觉素养培养。同时,他代表《文艺研究》杂志社表达了与各位学者继续深化合作的意愿,共同推动中国艺术研究领域的学术创新。

本次论坛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促进了外语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与会学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获得了宝贵的研究启发,将为推动中国绘画的海外传播研究贡献新的力量。

撰文:张猛
图片:周颢
编辑: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