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20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与北大历史、清华数硕党支部开展联合支部活动
日期: 2021-05-16
5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14名党员及积极分子走进北大校园,与来自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第二党支部、清华大学数学系数硕党支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党支部的同学们开展了主题为“学史增信赓续五四精神,明德立志谱写青春华章”的联合党支部活动。
活动伊始,来自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史宣讲团的两位代表分别讲授了主题为“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从第三条路线的命运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微党课。徐一臻同学首先带领同学们梳理了五四运动的始末,指出了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意义。霍秀毅同学探讨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步性,反思了民主联盟与“第三条路”的失败原因,从而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走过的艰辛历程后,两位同学将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同当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了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之后,清华大学数学系数硕党支部书记曾思佳分享参与迎接习近平总书记的活动感悟,简要介绍了总书记考察清华当日的活动状况,着重介绍了同学们对总书记到访的诸多热烈反响,进而提出当代青年具有“时代特有的血性”,即同学们作为伟大历程的参与者,自当投身于伟大的事业当中。随后,清华大学数学系党委副书记杨晶老师在线上带领同学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他从“怎样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的政治属性”、“牢记总书记嘱托,青年具体该怎么做”三方面诠释了此次讲话。杨老师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人才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三校同学应当肩负历史使命、实学实干,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相结合。
接下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钟悦从人民大学老校长成仿吾同志五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讲起,结合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分享了关于党史学习与专业结合的经验与感受。她提出党史学习与支部建设密不可分,都要做到“走心+创新”,通过不断丰富学习形式,激发同学们学习党史的主动性,凝聚奋进力量。她向在座师生介绍了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如党史学习教育讲座、党史翻译比赛以及党史知识竞赛,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们对党史国史的了解,更是加强党团学组织工作和把党史这门“必修课”学深悟透的有益探索。
分享结束后,三个支部的同学们开始自由讨论,研讨气氛热烈。北京大学霍秀毅同学分享了对党的先进性与青年自觉性的理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高昕宇同学分享了自己参加马克思诞辰纪念活动的感悟,结合专业学习,就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发表了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傅天同学结合专业,强调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李敬文同学从典籍英译的角度说明了当代青年译者的责任。清华大学曾思佳同学探讨了青年的自发与自觉,认为青年自有其特有的蓬勃朝气与热血豪情;宋帅同学分享自己参军入伍时在军队的所见所想,提出理论学习应与实践相辅相成。
最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团委书记刘东奇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点评。他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同学校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需要经常相互交流学习;“欲忘其国,必先去其史”,学习党史不是寻找答案而是追寻初心;“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清北人三校学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做学问,也要勤实践,要怀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情怀奋发向前,在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座谈结束后,北大历史学系同学带领参会师生参观了燕园,瞻仰了李大钊纪念碑、蔡元培纪念碑等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物。
本次三校学生党支部联合学习研讨活动是一次不同学科、不同经历、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三校学子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话初心、谈使命、担责任,在互学互鉴中拓宽了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和加强党建工作的思路,在交流研讨中激发了同学们砥砺前行的奋斗意志。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三校学子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