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行政党支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日期: 2022-05-09
5月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行政党支部召开支部扩大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支部全体党员老师、入党积极分子参会,会议由支部书记罗冬梅同志主持。
学院党委书记阎芳同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到我校考察是在建党百年之后,第一次到高校进行考察。总书记发言中的诸多表述是对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发展和补充,是我们学校发展总的纲领和指针。阎芳同志表示,4月25日是一个值得书写在人大85年的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使我们全体师生、校友、甚至很多家长都为之振奋,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朋友圈人大人的刷屏充满了自豪感和凝聚力,这份荣光将铭记于每位人大人内心!我们坚信有总书记的关注和期待,未来人民大学一定能开启新时代的新征程!总书记对博物馆的校史展览看得十分认真,他强调一定要把人大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结合自己在外国语学院工作以来,通过查阅校史档案资料和校史研究书籍,开设了《中国人民大学俄文人才培养溯源》的院史课,每年作为全体新生入学教育的主题讲座,在新生一入校就为学生打上深深的红色记忆,激励广大同学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还有去年学校学生话剧团公演的《陕北公学》,我班上的学生参演后说他深深地被校史的光辉所洗礼,为母校的厚重而荣耀,我深刻体会到总书记谈到的挖掘人大校史作为教育学生的红色题材的重要性,当代青年人需要用党史、校史中真实的故事和真切的细节去打动和温暖,进而震撼和感动。总书记在人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这对外国语学院师生也是巨大的鞭策,如何发挥外语教学和学科研究的特色优势,培养好精通语言和专业的优秀人才,向全人类发出中国之音,在世界文明互鉴中作出我们的贡献。这些也是未来学院在十四五建设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中的着力点和奋斗方向。
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佳伟同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李佳伟同志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在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亲临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总书记的讲话字字珠玑,振聋发聩,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了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应有的政治追求,希望人民大学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党务工作者,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我深深被总书记所讲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提出了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战略要求”所具有的哲学战略高度和总揽全局的智慧而醍醐灌顶。总书记的讲话对于以人文社会科学闻名于世的人民大学来说,是历史性的时刻,富有力量而又饱含深情。
总书记在世纪馆北大厅的座谈会上提出“要有中国思想、中国理论,只有依托这些才能真正去传播中国声音,所以不光是有很多的案例,有很多的经验,还要把它理论化和思想化,这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有了这样的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才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总书记这些重大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自信,以及为全人类谋进步,为全世界谋大同的坚定信仰和历史担当,更是为外国语学院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外国语学院,我们就是要旗帜鲜明的培养一代又一代又红又专、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当前中国快速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有效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外院上下将把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有效融合,把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有机融合,助力实现人类文明的互通、互鉴和共荣,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新时代宣言,使“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的中国人民大学这所党创办的高校真正成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旗帜。
与会党员教师也先后发言,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支部书记罗冬梅说,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传承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守好党的重要阵地。再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有道德,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德行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相伴终生的事,必须时时注意雕琢自己,反躬自省。作为在院办工作的一名行政人员,应该多为教职员工做实事,心中多想群众,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事办成,让群众满意。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分团委副书记段皓晨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有幸参加了夹道欢送的队伍。活动现场,我不由得被老师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热情深深感染与打动,“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口号也有了更沉甸甸的重量。活动结束后,我第一时间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校学工队伍的一员,我对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如何引导青年人听党话、跟党走,这既要靠思政课的专业教育,也要靠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要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润物无声,时时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为学生提供贴心、科学的管理与保障。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总书记的寄语要求自己、指导自己,争取为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党务秘书商竞说,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让全校师生倍感温暖、倍受鼓舞!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我记忆尤为深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导学生的同时更要严于律己,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心浇筑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常谨记总书记关于“人师”的教诲,奋力奔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绩。教务秘书李想说,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后,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涵养德性,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有责任有担当,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把温暖带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牢记党的教诲,继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担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使命,把红色基因融入加快推进新一轮“双一流”特色建设、内涵建设、高质量建设全过程。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关心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成为青年成长进步的人梯。培训办黄成娟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了信念之魂,开掘了奋进之源,擘画了发展之路。中国人民大学85年的探索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生动缩影,在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方面积累了人大经验。人大师生要从政治方向、历史纵向、时代定向、价值取向角度深刻领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之新,把学校特色优势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能力,使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人大校史就是一代代人大师生矢志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历史,这是人大师生的无上荣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本质的特征、最显著的优势。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担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使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人民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我们一定会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一份力量。团委书记钟雪丹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战略高度,关心关怀青年成长,数次考察高校,对青年及高校学生做重要讲话和寄语。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出要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下面我来谈谈几点感想: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学生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代青年所需担当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对各大高校的考察讲话中一以贯之。从2019年在南开大学考察时提到“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2018年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到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自清华大学考察之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使命的最新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这一命题做出了更丰富的阐述,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的表述有了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我们学校的讲话上,变成了:为谁、什么样、如何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考察中再次将“为谁培养人”放在这一根本问题的首位,由此再次强调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去表达。二是扎根中国大地,做脚踏实地的事业闯将。对于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历来不仅强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也强调脚踏实地、踏实奋斗的重要性。2013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考察时,勉励同学们“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2018年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2019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中,不仅强调踏实奋斗的重要意义,还为同学们指出了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那就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同时,总书记还告诉了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些都为以后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实际的指导。三是听党话跟党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总书记在考察我们学校的发言中说到,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这里,听党话跟党走,大家总觉得这是一个口号。但当这句口号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时,是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我们拿最近疫情防控来举例。我有注意到,最近网上关于动态清零和躺平共存之间有很多的争论,主要的争论点在于大家觉得为了疫情防控在个人学习生活上做出了太多的让渡,于是大家开始算经济账、算成本账。昨天在我们外国语学院跟文学院的联学活动中,我就跟大家说了。前两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会议还指出, “坚持就是胜利。”当我们喊着,不要动态清零,要与病毒共存时,我们不要忘了,在疫情最严重时,那个坐在阳台上敲锣鸣病的人,那个深夜追着殡车凄厉地喊着“妈妈”的人,那个90岁高龄为60多岁儿子排到一张床位而在医院守了五天五夜的人。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我总跟同学们说希望大家在这个艰难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一起共克时艰,拥护党中央的疫情防控政策,为国家的疫情防控大局做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教务秘书董丹萍说,4月25日当晚,我和家人一起看了《新闻联播》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的报道。看完后热泪盈眶,我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和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动容,为自己能生活在伟大的祖国而庆幸,为人大青年展现出来的蓬勃朝气而自豪。4月26日至今,我多次认真阅读了新闻报告的全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人民大学关于培养目标的一段话: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我记得2003年入学时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虽然培养目标在随着时代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人民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我一定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事秘书刘圆圆说,听了阎书记介绍的几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大背后的故事,更感受到总书记对人大师生的特别的感情与期许。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出的“回答时代之题,彰显中国之理,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一面旗帜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职工更要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积极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高校工作者的我们,要在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同时兼备高度社会责任感,承担起建构更为崇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使命,努力达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理想目标。不断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总书记在与人大师生座谈时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作为学院的一名人事干部,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我也参与其中,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要力争配合领导把此项工作做得更专更精,尽量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总书记还谈到: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高校里,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行政教辅,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要把自己工作当成育人的事业,将自己有温度的心思和情感投入到工作中,助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