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研 |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第九期“外语课程思政教研工作坊”

日期: 2025-03-28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3月26日,大学英语党支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中心在明德国际楼310讲堂成功举办第九期“外语课程思政教研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邀请Adam Ensign和Scott Holliday两位外籍教师,以“动态教学和职业沟通”为主题,分享了他们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外语教育中的国际胜任力教学框架》开设的外语能力素养和国际胜任力提升训练课程中的英语口语思政教学课例。

Adam Ensign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享了如何在动态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场英语沟通能力。在理论层面,他阐释了国际胜任力的四个核心要素,即探究世界、拓宽视野、交流思想和付诸行动,以及职场有效沟通的核心能力,即深度投入、积极参与、真诚兴趣和主动发展。Adam老师强调,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动态教学方法,并建议从商业、营销等不同领域汲取灵感来丰富教学实践。在实践层面,他将理论框架有效地融于英语口语教学,结合课堂教学案例,生动演示了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其教学方法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自信,更有助于他们拓展国际视野,为未来职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Scott Holliday老师从教学理念、课堂活动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系统分享了英语口语教学的案例。在教学理念方面,他引用美国著名励志演说家Zig Ziglar的名言,倡导教师以“销售员”的思维去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活动设计上,他采用沉浸式教学法带领老师们体验了“走动式互动”活动的全过程。这种互动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同伴交流的机会,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情。最后,他详细展示了陈述能力与讨论技巧的教学步骤,并辅以实用教学技巧。



在问答讨论环节,参与活动的四十余位大学英语全体中外籍教师团队老师们就如何永葆教学热情、因材施教和充分利用智慧教学手段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学效果。

“外语课程思政教研工作坊”是外国语学院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自开办以来,工作坊为我院教师搭建了一个在课程思政领域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探索的平台,切实增强了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本学期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围绕英语口语能力提升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训练课是公共外语课程体系中课外训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外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自2022年起,大学英语教学部聚焦以国际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外语教学体系建设,依托智慧教学手段,构建了“课程教学”与“训练教学”双轨并行、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其中,训练教学体系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紧扣“训练课程”和“训练环节”两条主线,以“五训”体系为抓手,持续提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能,成功探索并打造了具有人大特色的国际胜任力青年人才培养新模式。

编辑:董秀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