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种党支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日期: 2022-05-06


5月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种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书记阎芳同志到会宣讲,支部全体党员老师参会,会议由支部书记李铭敬同志主持。



阎芳同志首先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考察的重大意义,并围绕习近平到校考察前学校的准备工作、习近平到校考察时具体的路线及细节故事、习近平到校考察后人大师生的热烈反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的分享。阎芳同志特别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朴实话语“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与老师们共勉。

与会党员教师也先后发言,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俄语系黄晓敏老师表示,认真聆听了阎芳书记的讲述,对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考察的细节故事格外感动,特别认同阎芳书记分享的总书记的质朴表述“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促使我再次思考教育的意义、目的,以及未来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引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践行讲话精神,以成为真正的“大先生”为终身奋斗目标。德语系赵蕾莲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上午9点20到中国人民大学调研,当晚我认真观看了新闻联播。今天我又认真聆听阎芳书记具体还原总书记调研时鲜为人知的细节,更加丰富了我对总书记来人大调研的全过程的认知和了解,非常认同总书记提出的“教师应努力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这一观点。法语系靳风华老师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师,深感荣幸也倍受鼓舞,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努力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语言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爱国情怀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培养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兼具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俄语系胡荃老师表示,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我深感荣幸,深受启发。我时刻牢记,“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努力进取,为国家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结合自身外语学科特点,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思想,让世界读懂中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把人大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西班牙语系李彦老师表示,每逢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会到青年人中间走走看看,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4月25日上午,总书记如约而至,来到了咱们人民大学的校园,来到了咱们人大师生的身边。我相信,每一个在现场或不在现场的人大师生都会倍感振奋,将永远铭记这个值得纪念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总书记在调研时再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谈及的教育的根本问题,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句话也应是教师整个教育生涯的根本指导与遵循,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时刻保持一定的政治高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立志成为有品格和有品位的“大先生”,努力为国家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同时,作为西班牙语专业教师,在教材改革、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西班牙语人才培养机制,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俄语系陈晓慧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校讲话是强大的思想指引,为我们指明了大学的办学方向、学科的建设方向、教师的发展方向、学生的成长方向。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认真践行以身立教、育人先育己的理念。平日里坚持不懈,提高自身学识与修养,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课堂上巧妙安排,将外语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用心挖掘并尽量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影响与帮助更多学生出彩成才。在科研创新方面,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利用外语优势,对外传播中国声音、对内解决中国问题,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外语学科。奋斗不止,尽全力在接力跑赛道上跑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德语系来炯老师表示,一连多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考察之事得到我校师生的热烈反响,也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周围亲朋好友热心的询问,让我感到很自豪;学生们在朋友圈分享的照片和火热的感受,也让我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激动和自豪。今天,阎芳书记又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考察之细节,令人感动!作为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教师,我要发挥好自己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心怀天下的新时代外语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理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法语系吕如羽老师表示,观看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民大学重要讲话后,我深有体会,也深受鼓舞。而在党支部活动中,听阎芳书记分享习近平总书记人大行的种种细节以后,我更是感到了作为一名人大人、一名人大教师的荣耀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作为一名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教师,在法语笔译课程教学中,我始终牢记课程思政的目标,希望担负起新时代外语人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坚定了我通过外语教学培养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新人的信念。西班牙语系刘奕彤老师表示,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考察时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总书记说,好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也是“人师”。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大先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当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牢记为“经师”更要为“人师”的要求,严谨治学,身正为范,树德育人。德语系彭逸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莅临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指导工作,这对于人大而言是一件大事,对于所有的人大师生而言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次在人大的考察,我有两点感悟。其一,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能深深体会到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和全国所有青年的殷切希望。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谨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民族复兴靠的是人民,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任,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课程思政,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心系中华的青年人。其二,作为一名青年,我自己也要做到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于我个人而言,就是像老一辈教授、专家学习,争取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法语系王智超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于4月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博物馆、图书馆,了解学校促进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历史沿革、教学科研成果、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和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总书记的到来让全校师生都特别振奋,通过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种党支部对总书记到校传达精神认真细致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人大一名教职工的光荣和使命。日语系邹文君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并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坚持立志为党、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员,我深受鼓舞,也再次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今后应继承和发扬我校的光荣传统,在教学和科研中坚持“实事求是”理念,履行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材光荣使命,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德语系刘丽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这既是关怀与勉励,更是要求与期许。作为中青年教师,我要努力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涵养德行,积累学识;时刻牢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来提高自身修养,用心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