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外国语学院孟虹教授讲授“民主德国时期的中国留学生:在文化与科学交流中促进中德关系”讲座

日期: 2022-09-28

9月2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跨文化对话·合作的纽带”系列讲座之“民主德国时期的中国留学生:在文化与科学交流中促进中德关系”顺利举办。外国语学院教授孟虹以全德文的形式进行线上讲授和交流,本次讲座由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执行院长徐磊(Linus Schlüter)主持。来自德国莱比锡地区和中国人民大学共6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孟虹教授认为,中德两国文化、贸易来往渊源颇深,历经多朝更迭、时代变迁,逐步形成了多样的“德国图像”。民主德国作为冷战时期最早一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教育体系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储备、高质量的学科课程设置,尤其是通过对留学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使其赢得了新中国派往西方社会主义国家交流学习的莘莘学子们的认同和喜爱。通过派遣留学生前往民主德国,也开启了两国文化与科学交流的友好新篇章。与此同时,民主德国时期的中国留学生通过在德国的学习和生活,为学成归国后引进德国先进的科教理念、知识和技术方法,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他们为推进中国与联邦德国的建交和双边关系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一批人发展成为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带头人,其治学报国的家国情怀为后辈学人提供了宝贵财富。



通过详细梳理“留学”概念的构成要素及其学术理论背景,孟虹教授介绍了“留学德国”的显著特征及针对不同参与群体的目的性。随后,孟虹教授通过对冷战时期中国与民主德国交往的相关资料剥茧抽丝般的分析,从时间脉络的角度梳理了两国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得出这一时期“赴德留学的历史进程也深受政治环境影响”的结论。孟虹教授强调,作为中德文化和科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德国时期培养的大批优秀中国留德学子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跨文化、跨学科的学习和工作及德语交流能力,回国后积极主动地将其所学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实践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促进中国与德语国家间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在交流环节,孟虹教授对师生的在线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讲座获得了中德听众的积极评价,唤起了曾在第一线参与中德合作的两国友人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