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显成效——人大学子荣获首届青年全球胜任力发展论坛多项大奖
日期: 2024-07-14
2024年7月5日至7日,中国人民大学12名优秀学子,在外国语学院杨滨瑜老师的带领下,受邀参加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青年全球胜任力发展论坛。来自大学英语实验班的四名学生张梦婷、张轩晨、严陈麒、陆照翰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论坛上进行了主题汇报,展示了他们在《国际胜任力素养》课程作业基础上精心打磨完成的提案和海报。他们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了“优秀报告奖”和“优秀海报奖”。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我院在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也展现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治理能力。
(2023级大学英语实验班学生代表合影)
在论坛上,杨滨瑜进行了题为“国际胜任力素养英语综合课程创新模式探索”的专题分享,引发了与会教师的热烈反响,并获得了国际胜任力专委会专家的高度认可。杨滨瑜详细介绍了学院2024年春季首次开设的《国际胜任力素养》课程。该课程以外国语学院制定的《中国人民大学外语教育中的国际胜任力框架》为指导,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维度,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复合型战略人才。
该课程也是以国际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外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滨瑜老师主题汇报)
(张宁理事长现场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推进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学院聚焦以国际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外语教学体系建设,通过国内外、校内外、课内外三维协同育人平台,以智慧教学为支撑,构建双轨并行、相辅相成的公共外语教学课程体系和训练体系,成功打造了具有人大特色的国际胜任力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了海报展示、主题演讲和职业发展研讨会等多种交流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加深了对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机制的理解,还坚定了他们投身全球治理的追求和决心。通过参加此次论坛,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实验班的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国际胜任力素养,也体现了学院在公共外语教学体系建设上的创新和成就。
获奖名单
学生感想
张梦婷
(新闻学院)
作为大一英语实验班的学生,我很荣幸能够从课堂走向校外参与这次论坛。本次校外实践活动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让我了解了全球视野下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挑战。课堂上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消除贫困到应对气候变化,从优质教育到性别平等,每个目标都是构建更公正、包容世界的步骤。通过《国际胜任力素养》课程和参与论坛,让我认识到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用活力、创意和热情为世界带来积极改变。我们必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全球的桥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张轩晨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参加首届全球胜任力青年论坛让我收获颇丰。与全国各地英语优秀的同学交流,思想的碰撞让我感受到全球胜任力在多元化思想中的包容与扬弃。论坛内容丰富,讲座涵盖多元主题,增进了我对国际胜任力的理解。企业参访让我站在理论与实践的前沿,体会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最后,身着正装,阐述自己对国际胜任力的见解和初步提案,充满挑战和成就感。在上海的三天经历让我获得了超出时间跨度的成长,非常感谢外国语学院和《国际胜任力素养》课程带来的宝贵机会。
严陈麒
(法学院)
通过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论坛的主题汇报和聆听演讲,我充分认识到只有真切感受全球问题,才能明白世界的需求和追求。这让我对在《国际胜任力素养》课上撰写的小组提案进行了深入反思,意识到解决全球性问题更需要的是沟通和协作。《国际胜任力素养》课程和此次论坛激发了我进入国际组织的热情,促使我开始有针对性地努力。进入国际组织不仅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智慧的一种途径,更是对国家利益的代表和守护。
陆照翰
(商学院)
作为大一学生,我很荣幸代表英语实验班参加此次论坛并展示我们在《国际胜任力素养》课程中精心制作的海报。我们团队的海报主题“Bring Hope and Energy to South America”吸引了许多同学的兴趣,我与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同学进行了积极交流。通过这次展示,我对方案的实现手段有了新认识,同时也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本学期的《国际胜任力素养》课程和本次论坛让我重新思考大学生在全球问题上的贡献,并了解到加入国际组织的途径,激发了我成为“世界公民”的憧憬与向往。
(陆照翰同学—优秀海报奖)
在未来的发展中,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依托我校深厚的思政教育红色基因和雄厚的人文社科优势,立足公共外语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教学体系,推进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复合型战略人才做出贡献。
编辑: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