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42期——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与国际传播

日期: 2025-10-17


10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专题讲座“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与国际传播”在立德楼501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主讲。

640.jpg

 王晓辉以翻译史为视角,回顾了翻译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促进文明交流与思想互鉴的作用。他指出,从玄奘“译经不止”的求索精神,到严复“信达雅”的译论标准,再到当代外宣翻译的话语实践,翻译始终是文明互鉴与民族自信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王晓辉提出了“中国人不学外语行不行?”“没有高端外语人才行不行?”的问题。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却无法替代人类对语言和文化进行深度的思考。真正的翻译,是思维的再创造与情感的再传递。结合着多起外交事件案例,王老师表示在大国博弈与国际舆论中,翻译常常发挥着“缓冲”的作用——它不仅消解误读、修复情绪,也在不同文明之间建立理解的可能。

在互动环节中,王晓辉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回应,并特别指出,对于青年学子而言,不能一味地迎合国际热点;要从自身经验出发,发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连接点,从日常生活、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角度出发,以真实、具体的故事,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

 


文字:邢博

图片:邢博

编辑:王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