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人工智能+外语”融合创新系列研讨——智启新元:AI时代外语教育的范式重构与教师赋能
日期: 2025-11-05

10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的“人工智能+外语”融合创新系列研讨“智启新元:AI时代外语教育的范式重构与教师赋能”在明德国际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资深教学督导张意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伍倩副教授主持。会议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教学实践展开深入探讨,外国语学院多位青年教师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交流,会议气氛热烈。

张意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探讨了教师在AI时代的核心价值。她指出,尽管AI在信息处理、作业批改、资源整合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但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生的情感连接和课堂互动是AI无法替代的。她强调,教师应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细致的情绪观察、轻松的课堂氛围以及个性化的教学反馈,构建有温度的教学场域,从而“以人的温暖对抗AI的冰冷”。
张意结合德语教学实例,详细分享了她在语法教学、翻译点评、话剧排演等多类课型中的具体做法。她提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即时反馈,通过造句、对话编演、黑板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批判性思考。她还特别强调了“课下关怀”与“人格感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与引导者。
在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学生AI使用情况”“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现实问题展开热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面对AI技术的普及,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同时通过口试、面谈、课堂展示等更具互动性的考核方式,保障教学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伍倩在总结中指出,张意教授的分享不仅具有前瞻性,更体现了教学实践中的人文关怀与教育智慧。她强调,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形态的今天,本次研讨会所激发的思考与实践探索,为如何在教学中坚守人的价值、回归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育人本质指明了方向,期待未来能就此主题展开更多深入的交流。
本次研讨会为校内外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AI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动力。

海报设计:吴丝寒
撰文:郅荟
编辑: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