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研 | 我院举办第六期“外语课程思政教研工作坊”

日期: 2023-11-13

11月8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推进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党支部依托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中心在明德国际楼310讲堂成功举办第六期外语课程思政教研工作坊活动。

本次工作坊以“英语演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主题,分为“课例分享”、“专家点评”和“问答讨论”三个环节。工作坊特邀首都师范大学英语教研部党总支书记白晓煌副教授为点评专家,大学英语党支部书记张雅萍主持此次活动。

大学英语教学部冯瑞敏老师分享了“说服类演讲”课例。该课例荣获“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特等奖。冯瑞敏老师介绍了该课例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即“三位一体、以人为本、以身示范”,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思政育人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知识讲解环节,冯老师采用举例法、类比法和图示法将演讲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厘清核心概念,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演讲赏析阶段,冯老师通过展示内容积极向上的演讲视频,传播生活中的真善美,并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演讲的结构;在演讲演示环节,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演讲评价阶段,冯老师通过一对一点评和学生互评,帮助学生发现优点和不足,提升演讲自信。冯瑞敏老师的分享充分展现了英语演讲课的育人价值及教师如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将正向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大学英语教学部刘墨菊老师以“我的中国梦”为课例进行分享。该课例荣获2023年“首届北京市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刘墨菊老师介绍了课例的总体教学目标,并以素材选取环节为例,详细展示了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及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活动。刘墨菊老师娴熟运用产出导向法,为学生搭建渐进式脚手架,提升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并通过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经典演讲文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实质和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同时,将跨文化交际理论有机融入演讲教学活动,赋能学生以“他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刘墨菊老师指出,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赋予语言载体以丰富的社会内涵,使学生进行有社会意义的语言学习,把课程思政无痕落实于语言教学中。



白晓煌老师对两位老师展示的课例及精彩分享予以充分肯定,并做出深入、细致的点评。白老师指出,有效的教学设计应基于详细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不应只包括课前分析,而应贯穿于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实施及课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合适的产出活动,对学生的短板精准“把脉”,帮助学生从“学”到“用”,使产出导向法中的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充分落地。白老师鼓励教师们充分挖掘提炼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将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在问答讨论环节,白晓煌老师就老师们提出的如何在演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在演讲教学中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大学英语教学部的初萌老师和徐红霞老师积极参加讨论,探索如何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演讲课堂教学活动中。本次外语课程思政教研工作坊共有三十余位老师参加,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外语课程思政教研工作坊”是外国语学院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开展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自开办以来,为我院教师提供了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探索的交流平台,提升了教师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