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首届全国本科生当代英语文学前沿研究学术论坛”成功召开
日期: 2022-06-03
5月28日,“2022首届全国本科生当代英语文学前沿研究学术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各地116所高校与研究院所的517位学者与大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参加了本次论坛。大家共聚云端,聚焦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以多元化的理论视角,全方位、多维度地深入探讨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对提高本科生的问题意识、学术热情、理论素养与科研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全国各地高校外语学科的学术交流。
论坛主会场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世丹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致开幕词。杜鹏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当代英语文学对现实世界的关切,指出随着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在全球化语境下,人类社会变得日趋复杂与多元,特别是经历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种矛盾凸显,面临严峻的考验,人类面临的问题促使作家和批评家们去深刻思考问题症结所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杜鹏副校长指出召开本届论坛对培养本科生问题意识、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教授、副院长田丽丽教授、李佳伟副书记、学校教务处张楠迪扬副处长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开幕式,表达了对本届论坛的大力支持。因工作未能出席论坛开幕式的分党委阎芳书记和副院长王建华教授也都在会前表示了对论坛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开幕式后,五位来自不同高校、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学界专家作了大会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环节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棲庆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刘建华教授对美国现代派诗人史蒂文斯的《十三种方式看黑鸟》与后现代派诗人毕肖普的《鱼》两首诗歌进行比较,探讨后现代自然观的特点,认为尽管两首诗的主要事件是说话者分别观看一只鸟和一条鱼,但其观看在目的、立场、方法和感受等方面差异巨大,而这些差异恰恰反映出现代与后现代作品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同认知。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英语文学研究》主编张剑教授的发言以“戏谑和反讽:‘新冠诗歌’对经典英语诗歌的改写”为题,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爆发期间发表的英语“新冠诗歌”,特别是英国国际文学协会联合会会刊所发表的改写和改编作品。他指出当代文学作品通过改写或改编,与经典文学作品形成一种对话或互文关系,并由此产生戏谑和反讽效果,表达当代作家对时代的关切。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章燕教授以“20世纪英国诗歌中的民主意识”为题,探讨20世纪英国诗歌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所探寻的新的表达方式与途径,以期在相互包容和相互影响的民主意识中达到多种诗歌声音的共鸣。章教授强调80年代以来诗歌向大众文化的靠拢,这种民主意识又扩展为诗歌创作中的公众意识和平民意识,使得20世纪的英诗向着多元化方向继续迈进。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生安锋教授作了题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主义:一种外国文学研究思路的设想”的发言。生教授强调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程度的加深和对异文化包容度的增大,文化全球化趋势也愈来愈明显。外国文学研究为我们讨论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和文化全球化提供了肥沃土壤。他认为全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发展在全球化时代是必需也是必然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世丹教授作了题为“后人文主义:反思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的发言。他指出后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主张“去人类中心化”,提出和谐共存的自然观:主张合理开发利用高科技,恢复科技造福人类、维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功能;倡导人类要关爱非人类,承认差异并建构多元物种和谐共生的后人类社会。陈教授强调后人文主义理论不仅有助于揭示新兴技术的内在政治,同时也为我们反思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提供了全新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式。
郭棲庆教授对各位学者的主旨发言一一进行总结并做出精彩点评,既精当地概括了每一个主旨发言的核心内容,又对新观念新思想做出深刻的价值判断。在互动环节,学者们就后人文主义与传统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文化全球化与少数族裔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后现代自然观、改写与经典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关系、20世纪英诗的多元化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5月28日下午,进行分论坛讨论。与会者按照9个议题分为24个分论坛进行讨论,气氛热烈。这些议题分别是:1)当代英语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戏剧)中的新思想、新形式研究;2)当代英语文学中的后人文主义思想研究;3)当代英语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学思想研究;4)当代英语文学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研究;5)当代英语文学中的人与非人物种和谐共生研究;6)当代英语文学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思想研究;7)当代英语文学中的社会生态学思想研究;8)当代英语文学中的深生态学思想研究;9)当代英语文学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分论坛点评专家有崔丹教授、刘英教授、李素杰教授、李金云教授、陈文铁教授、刘克东教授、周子伦教授、张慧副教授、冯春园副教授、杨建国副教授、关宁老师、马伊林老师、王兆润老师、魏琳老师以及博士生钱亚萍、苏丽靖、姜峰、雷喻、何乃婷、乔西汀、张安然、宋晓涵、王莹和王黎娜。点评专家态度严谨,从论文选题、结构、逻辑论证等方面对每个发言都做出了细致点评与具体指导。崔丹教授在分论坛结束后特别指出,分论坛学子们的研究视野宏阔,研究内容丰富,研究凸显深度与广度,这与广大教师们的辛勤培育与指导密不可分,并对本论坛搭建的提供学生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表示赞扬。
闭幕式由陈世丹教授主持,他指出本届论坛有两个目的:1)全面深刻研讨当代英语文学前沿研究的各项议题;2)落实大学生学术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应该从本科生做起的理念。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张楠迪扬副处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丽丽教授分别做了总结发言。
张副处长认为,此次论坛立足当代英语文学,以本科生为主体,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副院长田丽丽教授肯定了本次论坛的积极意义,认为论坛完全实现了计划的两个目的,感谢参加论坛的学者和提供支持的兄弟院校,表示学院将会继续全力支持论坛的再次召开,进一步深入落实大学生学术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应该从本科生做起的理念。分论坛点评学者李金云教授指出,分论坛本科生发言的深度与广度远远超出预期,可见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张慧教授同样肯定了论坛对培养本科生科研意识的积极意义,表示分论坛本科生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期待论坛明年继续召开。
最后,陈世丹教授宣布“2022首届全国本科生当代英语文学前沿研究学术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题,胜利闭幕!
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18级博士生刘清明、20级博士生姜峰、21级博士生王黎娜和王莹承担了本次论坛的全部会务准备,细致安排各个环节并一一落实,保证了论坛的圆满召开。此外,在读的25位硕士生、本科生也参与了论坛的会务工作,协助各分论坛主持人组织会议、协调各方需求,为论坛的顺利召开提供重要支持。他们是安琪、邓在岳、林昊飞、欧阳绮依、唐麟翔、吴洁、杨欣、林静、朱颖萱、尚宛锜、胡魏、郭枫、王菲、曾子珊、肖潇、于瑞智、李垚瑶、闫海钰、海江凝、林泓帆、高超群、林夕雨、王友莲、张艳玲、郑欣雨。
文字:王黎娜、王莹
编辑:陈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