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 | 第二届语言与社会研讨会成功举办

日期: 2024-04-19


2024年3月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承办的第二届语言与社会研讨会在立德楼303会议室顺利召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外语教育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深教授胡壮麟先生及其夫人陈文绮女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教授、副院长田丽丽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教授,以及京内外高校外语学科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近50人应邀参会。会议由我院杨敏教授和蔡笑博士主持。


(大会合影)


陈方院长致开幕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特别感谢北大外院胡壮麟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外院学科发展、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建设以及外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她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语言研究学者迫切需要回应的问题。本次语言与社会研讨会,把握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热点,希望通过研讨会,语言学研究者在一起碰撞出思想火花,推动新技术变革下外语学科发展。


(陈方院长致开幕辞)


会上,胡壮麟先生发表专题报告,追忆了与人民大学的不解之缘,追溯了韩礼德学术思想的中国渊源,指出了语言功能主义思想在王力、罗常培、陈望道等早期汉语语言学学者著作中的体现。特别是,他系统论述了韩礼德的学术思想与中国学术传统的关联,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回归,强调我国语言学者应把中国的学术传统与西方的语言系统理论相结合,将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向新的高度。他论述韩礼德学术思想的专著的英译版(Halliday and Chinese Linguistics: The Full Circle)由杨敏教授团队翻译,即将于国际出版社Springer正式发行。


(胡壮麟先生发表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李淑静教授深入探讨外语研究者的教育家精神,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未来语言学科建设应积极回应时代变化。清华大学外文系封宗信教授探讨了日常话语中语码转换的语域指示性。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田贵森教授从禁忌语的功能出发,论述了运用功能语言学分析日常用语的可为之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教授发表专题报告)



(清华大学外文系封宗信教授发表专题报告)


清华大学外文系范文芳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何卫副教授、高彦梅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程晓堂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英分社段长城副社长等18位专家学者作精彩发言,就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渊源、重要成果与未来展望展开交流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林慧教授代表人大外院澳研中心,陈艳红副教授代表未能参会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戴曼纯教授和韩宝成教授发言,积极展望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外语教育的发展路径。21世纪报社编辑记者王晓珊和曹丽丽应邀出席会议,于近日发表了会议通讯稿。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丽丽教授作总结致辞,她表示,数字化时代给外语教学与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拓宽语言研究的路径,同时立足中国本土实践回应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者们共同的努力。


(外研社高英分社副社长段长城发表专题报告)


(田丽丽副院长总结致辞)


同日下午,在杨敏教授的主持下,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燕山理工学院等高校的青年教师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博士生聚焦社会语言学、话语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等研究领域作分论坛发言。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后信息时代,第二届语言与社会研讨会旨在为国内语言学者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回顾语言学科建设的历史渊源与重要成果,展望数字时代外语教育的发展路径,思考语言研究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