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学子对话西部基层选调生,让青春在祖国需要处绽放!

日期: 2025-04-26


三年前的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响应国家“奔赴西部、服务基层”的号召,4月25日,外国语学院特邀中国人民大学2020届校友、北京高校“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狮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梅开展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暨西部基层就业主题分享,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媛出席活动。



埋下一颗种子,播种一份担当。杨梅以“青春的选择”为题,将自己从求学到基层工作的成长历程娓娓道来。出身农村贫困家庭的她,坚信“读书改写命运”,以不懈奋斗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她选择以选调生身份返乡,“用奉献回馈家乡养育之恩”。在基层工作中,她积极推动“污水处理站”问题解决,因地制宜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策划“杨梅姐姐工作室”为农村儿童搭建起学习发展的桥梁;打造文旅新业态,开发文旅新项目,盘活乡村经济等。她坦言,基层工作没有“标准答案”——被狗追、遭人赶都是真实经历,但见证项目从无到有、群众态度从质疑到认可的转变,正是基层工作的价值所在。对于当初的选择,她从未后悔。



面对学生关于“市属与基层如何抉择”的提问,杨梅直言:“没有完美选择,只有忠于内心的答案”。她以自己的乡村经历为例,指出基层是青年读懂中国的最佳课堂。她勉励学子破除“既要又要”的焦虑,找准目标便坚定前行。对于基层治理的理想与现实可能的落差,她建议同学们“少些热血沸腾的空想,多些脚踏实地的调研”,强调“干好手里每一件小事,就是在书写乡村振兴的大事”。



林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她勉励青年学子要深入基层开展实践调研,在广阔天地中拓宽视野格局;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将个人职业选择融入祖国所需和时代发展洪流;要不断紧扣“先锋分子”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挺膺担当。


撰稿:章雅洁

图片:沙  樱

编辑:张泽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