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当代戏剧研究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召开

日期: 2019-10-21


2019年10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英美当代戏剧研究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0余所院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者对当代英美戏剧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地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蔡芳钿博士主持。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谢江南教授致欢迎辞。谢教授对来自全国从事英美戏剧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探讨英美戏剧在当代的发展,交流相关学术成果,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之后,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导演王晓鹰做了题为“跨文化的《理查三世》”的主题演讲。王晓鹰导演从《理查三世》文本分析一直讲到舞台呈现,其文本分析逻辑缜密,思想深刻,对理查三世这个人物形象见解独到,王导指出理查三世应该被认为是一个外部健全而灵魂残疾的人。因此,在舞台呈现中,王晓鹰导演改变了理查三世外在的身体形象,以便于更加集中表现其内在的灵魂。他导演的《理查三世》既保留了莎剧的原汁原味又融合了大量中国戏曲元素,实现了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戏曲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公演赢得了如《卫报》等主流媒体的好评。评议人陈红薇教授高度评价了王晓鹰导演做出的成就,借助戏剧艺术创新搭建中西交流渠道,意义重大。

开幕式后,各位专家就英美当代戏剧研究做主题发言,蔡芳钿博士主持。



北京科技大学陈红薇教授做了题为“莎士比亚本土化研究—中国戏曲“莎士比”的发言,她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莎剧中国化做了梳理,指出莎剧中国化是一个文化再生产过程,一方面它拓展了中国戏曲自我内涵的兼容性,另一方面它使得莎剧的神韵更加多元的隐性存在于被“他者化”的过程中。



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尚宏教授做了题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邻居?—《推销员之死》中的查理父子形象探析”的发言,李教授对查理父子的形象做了全新的解读,他认为查理与威利之间不是简单的友谊,他们的关系充斥着竞争,竞争扭曲了人性,玷污了人际正常关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威利的毁灭。



南京财经大学孙冬教授做了题为“别处看戏|像是一场骚动—爱丁堡国际戏剧节/边缘戏剧节综述”的发言,爱丁堡戏剧节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节,也是最体现平等和民主精神的艺术节,孙教授分析了2018年爱丁堡国际戏剧节在舞台景观、多媒体表现手段、身体在场方面的主要特征,以及艺术家们集中关注的女性主义、身份政治、民粹主义和移民等当下急迫的政治议题。



中央戏剧学院胡薇教授以“他山之石”为题,介绍了国外戏剧评奖、展演等情况,尤其国外戏剧学界形成了良性的戏剧批评,戏剧评奖,戏剧展演的机制,值得国内戏剧界借鉴,并以“欧洲戏剧奖”为例做了分析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谢江南教授做了题为“美国高等戏剧教育范式转型研究”的发言,谢教授举例分析了美国戏剧教育从强调戏剧文本为中心到戏剧文本和剧场表演并重的范式转变,并指出这一转变奠定了戏剧学科完整化和学术化的道路,这为我国高等戏剧教育提供了学科建设方面的启示。五场主旨发言由陈戎女教授,邱佳苓教授,周炜博士,廖运刚博士,蔡芳钿博士担任评议人。与会学者认为,这些发言与评议紧扣当代英美戏剧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具有国际视野,又紧密结合了当前戏剧研究现实。

大会主旨发言后,开始分小组研讨。“英美当代戏剧前沿问题研究”组由王锦方担任主持人,李尚宏、廖运刚、贺佳担任评议人;“英美当代戏剧作家作品研究”组由雷瑜主持,邱佳苓、刘昉、李艳梅担任评议人;莫詹坤主持的“英美经典戏剧的当代改编研究”组由孙冬、戴丹妮、李长利担任评议人;“英美当代戏剧的教学、翻译,与演出研究” 组由陈丽琳主持,周炜、秦宏、殷雪雁担任评议人。包括主持人、评议人在内的近50位学者宣读了论文,评议人从理论基础,科研方法,论文撰写等角度逐个进行了点评,并且就相关议题进行了研讨。会场内气氛热烈,各位学者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对英美当代戏剧研究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最后,蔡芳钿博士主持闭幕式。各分论坛的主持人对各自小组的会议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谢江南教授做了总结发言,英美当代戏剧研究论坛收获有三点:一、内容丰富,戏剧文本研究与舞台呈现,戏剧教育,戏剧评论,外国戏剧中国化,中国戏剧走向世界等问题都有涉及;二、问题前沿,不仅有传统的名家名作研究,也有爱丁堡戏剧节、欧洲戏剧节等戏剧发展范式研究,以及美国戏剧高等教育等专题研究;三、与会人员青年学者人数多,开放、平等的论坛为各位有志于戏剧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另外,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为论坛组委会提供了赠书。总之,这次论坛完成了预期目标,其取得的成果对今后的英美当代戏剧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撰稿人:王锦方

编辑:周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