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郭英剑教授在“理解与交流:世界文学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主旨报告
日期: 2025-10-25
10月17日至19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理解与交流:世界文学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哈佛大学、伦敦大学、鲁汶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文学的理论建构、文化传播与跨文明对话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全民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吴玉章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英剑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并作题为“应对碎片化:世界文学在地缘政治冲突与文化分歧中的桥梁作用”的主旨发言。

郭英剑教授指出,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文学不仅是审美经验的共同体,更是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人类共情的重要媒介。他从文学传播与文明互鉴的角度出发,结合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的“文学循环”理论、斯皮瓦克(Gayatri Spivak)的后殖民框架、莫雷蒂(Franco Moretti)的“远读”方法以及霍尔(Edward Hall)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深入探讨了世界文学如何在文化断裂与地缘冲突中架设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报告以非洲、巴勒斯坦与乌克兰三部重要作品为例,揭示了文学如何在保持文化“他者性”的同时唤起全球共情,进而挑战同质化叙事。郭英剑教授进一步提出,在数字传播与商业出版影响日益突出的今天,应从教育与出版机制层面强化世界文学的包容性与公共性,以文学之力化解分歧、延续理解。
本次研讨会中,鲁汶大学西奥・德汉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奥特玛·埃特教授、哈佛大学大卫·达姆罗什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渥太华大学伊恩·丹尼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弗朗西斯卡·奥西尼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任海燕教授、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加林·提哈诺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雪岚副研究员、阿尔伯塔大学傅云博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余承法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张隆溪教授共1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作主旨发言。来自全国80余家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学生参加会议。

撰稿:邢博
编辑:薛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