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与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日期: 2023-11-22

2023年11月18-19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文化外交与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国际会议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德、澳、美、西等国的近百名专家相聚人大,就如何利用跨文化视野来理解和诠释目的语国家及其区域文化特点,如何借助目的语国家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等问题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尚立教授致辞时指出,本次大会以“文化外交与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为主题,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的学术回应,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三大全球倡议”的育人探索。他表示,外语专业要努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要努力培养胸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的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要努力培养文化底蕴厚重、学术造诣精深的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



中德友协会长,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先生指出,人民大学在培养高质量区域与国别人才方面具有独特条件和优势,师资雄厚、学科齐全、研究基础牢固,未来大有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教授表示,在目前区域国别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语境之下,外语学科要发挥其独特作用,找到自己的学科主体性和立足点,文化外交可能是一个答案,同时学院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来进行。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周迪波(Debora Tydecks-Zhou)女士围绕赛德尔基金会的使命和愿景,对通过国际交流增进文化理解,消除国家间误解,促进文化多样性建设,共建和谐友好的国际环境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和殷切希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臻云主持。






本次会议设有四场主旨报告和一场专家对谈,主题为高校外语院校区域国别学研究、新时期的文化外交、文化外交与外语人才培养,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方院长、田丽丽副院长、周铭副院长、“文化外交与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团队负责人孟虹教授和德语系主任张意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峰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陈壮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顾俊礼研究员,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兼处长孙明晰,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李铭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英语系郭英剑教授,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区域国别学研究平台主任陈杰教授、同济大学德语系主任伍慧萍,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Colin Mackerras)先生,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芮悟峰(Worfgang Röhr)先生,柏林赫尔梯学院社会学系、著名文化外交专家赫尔穆特•安赫尔教授(Helmut K. Anheier),德国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波恩大学培高德(Cord Eberspaecher)博士、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当代东亚研究客座教授拉斐尔•马丁•罗德里格斯(Rafael Martín Rodríguez)、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非裔美国人和非洲研究系副教授大西裕一郎(Yuichiro Onishi)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和参与专家对谈。











在五个分论坛中围绕文化外交、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记忆场所与外语课程中的历史教育、区域国别研究及媒体外交与跨文化翻译等主题,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新闻社、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等多所大学和机构及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罗斯托克大学、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法国蒙彼利埃三大文化研究院IRIEC的近四十位中外学者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文化外交与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国际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及其“文化外交与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团队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中国德国友好协会和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等机构举办,旨在汇集国内外学者观点,助力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