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日未来创发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日期: 2025-05-16
2025年5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笹川和平财团共同主办的2025年第七届“中日未来创发论坛”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常务副校长朱信凯,日本财团理事长尾形武寿出席论坛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主持。
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人民友好的未来在青年。中国人民大学积极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打造国际人才培育新项目、探索国际人才成长新路径、搭建国际人才交流新平台,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年力量。本届论坛呈现了一场关于未来的深度对话、一场跨越国界的青春盛会,希望中日青年学子深化了解、成长为文明互鉴先锋,锚定前沿、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团结协作、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持续注入青春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推动两国教育人文交流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为推动中日友好合作贡献教育力量。
尾形武寿表示,回顾中日交往历史,两国始终保持着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优良传统。如今我们站在历史的分界点,两国青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交流论坛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引用“少年易老学难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他勉励中日青年珍惜韶华、勤学善思,在相互学习中共同应对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对华交流经验,他鼓励青年加强互访交流,通过亲身体验增进理解,携手开创两国友好新篇章。
中方学生代表吴昀谦在发言中表示,此次论坛为中日青年学子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青年学子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学术为纽带,共同致力于推动中日友好事业发展,携手擘画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在此过程中,大家已然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日方学生代表伊藤雪乃表示,为期两天的论坛活动内容充实、成效显著。尽管与会学子来自不同国度,但在对未来发展的愿景认知和社会议题的关注维度上展现出高度共识。深入的调研研讨与思想碰撞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更使自身获得了诸多创新性启发。
来自中日20余所高校的81位大学生(其中中国学生48人,日本学生33人)围绕“未来的生活、教育、文化”三大主题进行了讲座学习、实地调研、研讨与成果展示。
“未来的智慧养老”主题讲座
国投健康长者公寓实地调研
“不同年龄人群的生活挑战和解决方案”主题汇报
生活组以“未来的智慧养老”为主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唐丹作讲座。唐丹围绕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议题,深入分析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探讨养老模式的创新与改良。讲座后组内成员赴国投健康长者公寓进行调研,并以20岁为一人生阶段,沿人生轨迹展开深度探讨,围绕不同年龄人群的生活挑战和解决方案作主题汇报。
“AI技术与未来的教与学”主题讲座
科大讯飞公司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实地调研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路径”主题汇报
教育组以“AI技术与未来的教与学”为主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教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泽作专题报告,系统阐释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就“人机协同”共育模式进行了前瞻性探讨。在实地参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后,教育组同学们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路径,强调要平衡AI便利与隐私保护、教育公平,一致认为中日两国应加强经验互鉴与合作,共塑AI教育新范式。
“北京中轴世界遗产”主题讲座
景山公园实地调研
“城市公园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发展路径”主题汇报
文化组以“北京中轴世界遗产”为主题。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品牌中心顾问张大平带领学员开展线上文化考察,系统阐释了北京中轴线“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及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景山公园与北海公园的实地调研中,文化组以中日文化比较研究为方法论,重点探讨了四大议题:留学生视角的文化遗产传承模式对比、年轻人“不婚现象”的成因分析、日常联络频度反映的恋爱观差异、城市公园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发展路径。通过案例分析与互动研讨,充分展现了青年学者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学术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籍教师西田聪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活动。
中日未来创发论坛由日本笹川和平财团于2022年发起,旨在通过中日青年的交流与对话,加深中日双方的相互理解,增进两国友好往来,为构建和平、稳定、友好的中日关系建言献策。
编辑:董秀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