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外国语学院“2022第四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成功召开
日期: 2022-11-18
11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2022第四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成功召开!论坛旨在以跨学科的视角探索当代英语文学中的前沿问题,促进文学批评领域的学术交流。本届论坛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数百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会主题开展了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世丹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教授、副院长田丽丽教授、副书记李佳伟老师出席了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因工作原因未能出席开幕式,特地表达了对论坛的大力支持和对与会学者们的热烈欢迎。陈方院长致开幕辞。陈院长充分肯定了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认为该议题具有广阔的探讨空间。她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和矛盾日趋复杂多元,当今社会问题迫使我们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主张变革和创新,尊重差异,强调开放性与多元性,追求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应该“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本届论坛紧跟时代精神,深切关照全球化背景下人类与世界的未来发展,以多元化的视角探索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力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开幕式后,六位来自不同高校、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学界专家作了大会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环节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棲庆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乔国强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世界文学谱系中的英语文学”。乔教授主要从语系角度来构建英语文学谱系,他认为,英语文学谱系的根基是以英语语言为基础的英国文学,而所谓的美国文学、加拿大文学等都由此根基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但是,这种模式随着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独立崛起和作家们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被打破了,这些曾经的接受国开始逐步创作出了大批具有自己独特意味的文学产品并构建起了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反过来充实和加强了其根基——英国文学,从而共同谱写和推进了世界文学谱系的发展。
清华大学生安锋教授作了题为“外国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的发言。生教授探索了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建构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可能性,他强调,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少数族裔文学为我们讨论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和文化共同体提供了先决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一方面,世界上全人类的文化共同体建构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历史基础和先天优势;另一方面,人类文化共同体的推动和建设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行和实现。他认为,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基础,而文化全球化是建构人类文化共同体的语境和条件。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丽亚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立场与方法:关于英语后殖民小说研究”。王教授认为,作为后殖民文化研究与阐释实践的重要对象,一般意义上的英语小说,以及战后蓬勃发展“英语后殖民小说”经历着广泛而持续的“后殖民阅读”,以至于有批评家认为,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英语后殖民小说大有“过度耕耘”之态势。倘若把眼光投向小说创作领域以及批评实践园地,则可以看到:所谓“过度耕耘”之说仅限于后殖民文学批评早期强调的“逆写帝国”批评模式。王教授从英语后殖民小说发展史和批评范式演变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揭示小说形式的多样性,并对后殖民“症候阅读”提出了多样化期待。
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21世纪美国非裔诗歌的文化英雄与文化史建构”。罗教授认为,在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后的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致力于两大文学任务,即书写民族史和强化民族性。在21世纪,非裔诗人继承了历史书写的文学传统,不过他们将视线转向民族历史的文化维度,特别是通过聚焦于民族文化英雄书写来建构民族文化史。他强调,在解构权威和英雄的21世纪,美国非裔诗人们的文化英雄书写不是为了创造民族文化神话,而是指向民族文化史的核心,即作为精神史的文化史。
北京师范大学王楠教授探索了卡夫卡作品中“非人”的伦理难题,着重论述了卡夫卡笔下“非人”的生命权力诉求和政治伦理意义。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卡夫卡的文学世界中有一群无法归类的“非人”:猿进化成人,人退化为虫,狗变成了哲学家,以及最无法命名者“奥德拉德克”(Odradek)。它们几乎都与人在概念上保持某种亲缘关系,但又绝非符合人的规范,这种“似人非人”的居间境遇与朱迪斯·巴特勒对“人”的质疑不谋而合。
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教授作了题为“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言。陈教授认为,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和批判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重建后现代道德价值体系,重构自我尊重他者的道德关系,强调自我担负对他者的绝对责任,主张为他者的人道主义,对于指导后现代人和人类共同体的行为,促进全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和谐,发挥了而且正在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揭示文学文本通过虚构的人与社会所表现的后现代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和导致的不同结果,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
郭棲庆教授对以上各位学者的主旨发言一一进行总结并作出精彩点评。在互动环节,学者们就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本土化文化之间的关系、后现代伦理观、“非人”的内涵、英语后殖民小说批评范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1月12日下午,进行分论坛讨论。大会根据12个议题分为12个分论坛,与会学者以多元化的理论视角,结合文学文本对不同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议题包括当代英语文学中的新思想、新形式研究;后人文主义思想研究;后现代伦理学思想研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研究;人与非人物种和谐共生研究;生态后现代主义思想研究;社会生态学思想研究;深生态学思想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世界主义思想研究;后现代伦理学的中外平行对比研究。分论坛点评专家有王祖友教授、蒋翃遐教授、李金云教授、肖达娜副教授、付文中副教授、李言实副教授、黄贺老师、张雅老师、席楠老师、赵莉莎老师、彭美佳老师和李阿宁老师。点评专家认真严谨,从论文的选题、结构、逻辑论证等不同方面对每位学者的发言都作了细致总结和精彩点评。
闭幕式由陈世丹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分党委书记阎芳老师作总结发言。阎书记细致精当地总结了本届论坛的内容和宗旨,认为本届论坛立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探索前沿,契合时代发展。本届论坛肩负起人文学科的社会责任,理论结合实际,以多元化的视角和新的思维方式研究文学文本,促使我们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重新定位人类自身,重新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出人文学者的智慧与力量。
最后,陈世丹教授宣布“2022第四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成功完成各项议题,圆满闭幕!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博士生刘清明、20级博士生姜峰、21级博士生王黎娜承担了本次论坛的全部会务准备工作,细致安排各个环节并逐一落实到位,保证了论坛的成功召开。此外,在读的12名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也参与了论坛的会务工作,邢博、辛晓晨、王莹、陈丽郦、王欣怡、吕丽竹、焦子悦、李杨、王友莲、张予馨、袁雅琦、宋晓涵为论坛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