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作家对谈人大青年学子”圆满举行
日期: 2024-06-22
青春不散场,文学永流传。6月18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承办的“中俄作家对谈人大青年学子”活动成功举行。该活动特邀了中俄两国文学界的杰出作家,包括北京作协主席、作家李洱,北京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周敏,《十月》杂志编辑、青年作家蒋在,俄罗斯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夫盖尼·列兹尼琴科,俄罗斯作家、文学批评家叶夫盖尼·沃多拉兹金,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小提琴家尼娜·达舍夫斯卡娅,北京大学教授、小说《拉夫尔》译者刘洪波以及俄罗斯作家代表团的其他作家。中俄两国的作家们与中国人民大学的青年学子们以文学为纽带,共同探讨中俄文学,并对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们献上了真挚的祝福。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教授对出席活动的各位作家、翻译家表示欢迎,并为2024届毕业生们送上了诚挚的祝福。她表示,不久前刚成立的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宗旨就在于建立中外作家、翻译家对话的空间,这也是本次对谈的初衷。她引用沃多拉兹金在中心成立时的寄语,重申“文学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最诚实、最真诚的见证,因为文学是人们为自己写的,它总是非常诚实的对话。”
俄罗斯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夫盖尼·列兹尼琴科先生在致辞中将生活比作圆桌,可以选择各种菜肴,而作家就是为我们准备“思考的菜肴”的人。他认为,中俄作家与在场的各位也正是因为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而相遇。
金色的六月同样被对于文学的热情点燃,在以“文学、时间与永恒”为主题的对谈环节中,俄语系副主任金美玲老师携手作家叶夫盖尼·沃多拉兹金、尼娜·达舍夫斯卡娅、李洱、周敏、蒋在,共同就中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文学与人类文明、青年成长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俄罗斯作家分享了他们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介绍了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中国作家们也分享了自己喜爱的俄罗斯文学作品。莫言、鲁迅、契诃夫、帕斯捷尔纳克等中俄文学巨擘被反复提及,展现了中俄文学之间深厚的情感。叶夫盖尼·沃多拉兹金分享了关于创作中克服时间的理念。中国作家李洱则探讨了文学对现实的介入,分享了作家们如何通过文字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作家周敏阐述了文学与青少年成长的话题,蒋在分享了自己对于精神困境的思考。在提问环节,学生们与作家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会谈中既有对文学本身的探讨,也有对现实话题的关切,氛围热切,同学们受益匪浅。
会谈环节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同学们朗读了几位作家经典作品的翻译片段,演唱了歌曲《小宝贝》《夜徜徉》等,还将尼娜·达舍夫斯卡娅的作品《会说话的自行车》改编成话剧搬上了舞台。作家们受到晚会氛围的感染,也纷纷登台表演。尼娜·达舍夫斯卡娅演奏的小提琴将晚会推上高潮,而作家李洱即兴脱稿朗诵《日瓦戈医生》的最后片段,更是使观众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活动最后,中俄作家以及2020级俄语本科班班主任李莎老师也为毕业生们送上了深情寄语。
“中俄作家对谈人大青年学子”活动不仅为在场观众和毕业生留下了一份难忘的回忆,也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生动范例。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从世界文学角度聚焦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中外作家、翻译家和研究者就相关话题进行对话,推动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为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人大力量。
撰稿:俄语系 王 言
图片:张露烨 胡潆丹
编辑: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