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系列讲座 “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概念辨析”第二讲成功举办

日期: 2022-10-20


2022年10月15日,为推动“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举办“和合之美”系列讲座“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概念辨析”第二讲。本次讲坛邀请了两位知名学者担任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梁展研究员和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席教授、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王立新教授。讲座由郭英剑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采用腾讯会议形式线上进行,本课题的五位子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约300位专家、学者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中,梁展研究员从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三大视角,在分析近代共同体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霍布斯与卢梭的契约论,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特纳等文化人类学家试图建立的跨文化的、超越文化内部冲突的共同体,主要服务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梁展研究员倡导在当代重读马克思·韦伯,他高度肯定了韦伯将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种种共同体形式与其成员的经济行为和组织方式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将中世纪共同体观念直接移植到现代政治共同体之上所导致的悖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梁展研究员发言


王立新教授分别从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视角探讨了“文化共同体”是什么与如何建构的问题,阐释了其丰富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讲座中王立新教授指出文学研究对共同体的思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该明确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共同体”;二是文学研究更为关注这一文化共同体是如何被建构而成的。在当今社会中,“文化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被赋予了多重意义,但其总是与一定的族群参与创造并共同认知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紧密相关。王立新教授从文学视角出发具体探讨了希伯来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存在状况与研究价值,为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席教授

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王立新教授发言


论坛进入问答环节后两位专家就文化共同体的内涵和核心要素、全球境遇多重维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近代共同体研究代表性文本、民族文化观念理论与文化共同体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通过两位专家的解读和分析,参会学者们对于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的辨析与研究前景有了更为明晰的认知。

最后,郭英剑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专家们表示感谢,并做了总结发言。郭英剑教授认为探讨近代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源起和嬗变,以广义的历史学意义考察和狭义的文本学意义考察为基础来研究文学中的共同体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郭英剑教授表示,课题组在未来的研究实践中将认真借鉴共同体研究的跨学科成果,梳理国内外共同体研究的观点,在有所发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深化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图文:刘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