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全球韧性:人大青年在全球治理中展现担当与智慧

日期: 2025-10-22


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5)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中关村校区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和合共生:全球发展的基础与秩序”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夯实全球发展的信任根基,构建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国际秩序,推动实现各国间的和谐合作与共生共赢。

01

汇聚青年声音,共话全球韧性

 

分论坛七以“共筑全球韧性:当代青年的治理担当与行动倡议”为主题,于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逸夫第一报告厅和立德楼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外交高校联盟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团委及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承办。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刘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市十余所兄弟高校与人大的近三百名师生,以及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名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围绕公共卫生韧性、文化韧性、社会韧性、技术韧性和构建韧性城市、推动经济韧性发展等全球议题深入交流,共同发出当代青年在全球治理中的时代强音。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秉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胸怀和担当,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四大全球倡议,着力培养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领袖型人才。本论坛正是以青年视角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济社会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的生动实践,为共筑更具韧性的明天奠定基石。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刘凯在致辞中指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进入最后五年的关键冲刺期,全球治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倾听青年的声音、激发青年的潜能。她呼吁各国青年要以和平安全为保障,成为守护全球韧性的“稳定器”;以青年发展为引领,成为提振全球活力的“发动机”;以文明互鉴为纽带,成为打破心灵隔阂的“连心桥”。

 

02

发布青年倡议,展现国际视野

 

论坛重磅发布《共筑全球韧性:当代青年的治理担当与行动倡议》主题报告。该报告由青年学子自主调研撰写,系统阐述了人大学子在全球议题上的青年方案与行动路径,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的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等国的青年学子与教师代表围绕全球韧性治理展开多维度对话,实现了跨文化背景下青年思维的碰撞与融合。


双轮驱动:两大工作坊深化实践探索

 

为深化议题探讨,论坛设立了两大平行工作坊——“国际胜任力素养实践工作坊”与“听懂中国·先锋实践工作坊”。

 

01

国际胜任力素养实践工作坊:多维视角激发创新思维

 

“国际胜任力素养实践工作坊”以创新的议题设置和互动模式,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平台。工作坊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八个分会场同步开展,围绕六大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涵盖产业转型与绿色创新推动经济韧性发展、智慧城市与风险治理构建韧性城市、数字医疗与协同创新提升公共卫生韧性、跨文化交流与数字传承增强文化韧性、消除贫困与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韧性、网络安全与数据主权筑牢技术韧性等全球治理关键领域。





 

本次工作坊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持,邀请外籍教师以及来自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担任点评嘉宾。各分会场以学生提案展示为核心,结合角色模拟、多边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从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多维视角,系统评估提案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与多元文化协作能力。







 

02

听懂中国·先锋实践工作坊:多语叙事传递时代强音

 

“听懂中国·先锋实践工作坊”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912举行,集中展示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牵头组织的多支社会实践团队的成果。实践团队深入嘉兴、杭州、福州、泉州、武夷山、南京、宁波、新疆等地,以“多语种+微纪录片”为主要形式,结合实地调研,生动呈现红色文化、丝绸之路、城市治理、边疆发展等领域的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



 

工作坊融入“首届全球发展公共政策青年创新大赛”的优秀实践成果,并吸引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代表分享其在非遗传播、红色文化传承、党建与国际传播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展现了高校青年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使命担当与专业素养。

整场论坛以“青年领航、思想碰撞、行动倡议”为主线,突出互动性与实践性,不仅为高校青年提供了高层次的思想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责任感与创造力。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四名学生代表在论坛中发布了“听懂中国”先锋实践成果,聚焦“赓续红色血脉”“讲好中国故事”和“厚植家国情怀”三大主题,分享了如何以语言为桥、以实践为基,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的思考与感悟。



 

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时代新人

 

立足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正积极构建融通中外、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新范式。以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学校致力于将青年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与国际议程,不仅培养能够“听懂中国”的卓越使者,更塑造善于“对话世界”的未来先锋。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携手全球青年力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凝聚确定性共识,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青年智慧与人大方案。

编辑:吴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