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莲

系 所: 德语系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 箱:lotosknospe168@163.com

教育背景

文学博士(北京大学,2000年1月) 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1987年7月)

出国访学、进修经历


1990年9月-1991年1月在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参加德语教师进修班。
1991年3月5日-1991年9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歌德学院总部参加教师进修班。
1998年6月2日-1998年9月28日在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搜集博士论文资料(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
2003年6月8日-2003年9月8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文学院访学三个月(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
2009年7月-2009年8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文学院访学(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
2011年8月3日-2014年3月31日,成为德国洪堡学者,在德国亚历山大•封•洪堡基金会的资助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文学院进行累计18个月的学术研究。
2017年6月-8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再邀请”项目资助,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文学院进行2个月的学术研究。

研究专长

德语文学与文化研究、德语文史哲、社会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经典著作汉译

学术职称

教授


博士生4门:德语主文献课、学科前沿课、学术论文指导课、面向全校硕士和博士生的硕博德语课。
硕士生5门:18世纪德语文学、19世纪德语文学、德语国家文化、德语格言学、德语文学专题研究。
本科生11门:德语分析阅读(原德语阅读)、德语文学概论(原德语文学选读)、德语综合实践、德语听力、德语笔译、德语口译、经济德语、德语写作、德语文学与电影、世界文学通识课、世界文化通识课。

主要学术兼职

1、德国亚历山大·封·洪堡基金会 “可信赖的科学家”(Vertrauenswissenschaftlerin)荣誉职位;

2、美国德语文学年鉴《当代文学》(Gegenwartsliteratur)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3、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分会理事;

4、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教学测试专家组专家(主要负责“全国德语专业八级考试”词汇部分出题与审题);

5、《外国文学研究》通讯评审专家;

6、《德国研究》通讯评审专家。

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委员会顾问。


主要学术成果

迄今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参与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两个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个德国顶级基金会亚历山大·封·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Humboldt Stiftung)科研项目,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年度重大项目等2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12部(专著与译著合计字数5628千字),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国文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德国研究》以及境外出版的德语年鉴《文学之路》(Literaturstraße)发表用中文和德文撰写的学术论文64篇,其中24篇为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境外发表德文学术论文21篇(详见主要学术成果清单)。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全集》德译汉与研究”(项目编号:21&ZD279)(席专家,2021 年 12 月起)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研究”(项目号:09BWW024)(2016 年结项)

3.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德国作家让•保尔研究”(项目号:17BWW073)(2021 年结项)

4.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项目“从文化角度比较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谐思想”(2011-2014 年);

5.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再邀请”项目“让•保尔幽默研究”(2017 年 6-8 月);

6.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翻译”(项目号:14ZDB090,第 26 卷下 30 余万字已经译完交稿);

7.中国人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2005-2007 年);

8. 2022 年度重大项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1907-2021 年”(项目编号:22XNL018)

9.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双一流”科学研究类项目 “让•保尔理论著作《美学入门》与小说中的幽默研究” (2015-2017 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双一流”重大科研项目 “维兰德叙事作品古希腊罗马文化溯源研究”(项目号:2021Z002;2021年启动)


科研获奖

国家社科基金结项专著《德国作家让·保尔幽默诗学与幽默叙事研究》荣获“中国人民大学 2022 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特等奖”


教学获奖情况

1. 2003 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 2004 年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3. 2011-2012 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4. 2016 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

5. 2017 届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6. 2017-2018 学年全校“本科课程教学优秀奖”;

7. 2018-2019 学年全校“研究生课程教学优秀奖”;

8. 2020 届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9. 省部级奖励:荣获“2020 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10. 省部级奖励:荣获“2021 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其他情况

1. 2003 年获“抗击非典型肺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 2007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3. 2018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指导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大创、小创和科研基金项目立项

1. 李源团队的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本科生)项目“德国战后文学与日本战后文学中民众对二战认知的比较——基于几部典型文学作品的分析”(2015-2017 年,良)

2. 宋子灵团队大创项目“二战后中国学者对德国反思二战文学的接受情况调查研究——以君特·格拉斯和施林克的作品为例”(2016-2018 年,良)

3. 王泽茜团队的大创项目“从博物馆外语讲解服务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实途径——以京沪杭三地的书法展品为例”(2018-2019 年,良)

4. 林雨虹团队小创项目“解析德国对外文化机构模式与布局及其对中国的参考意义——以四大机构为主”(2018 年,二等奖)

5. 孙艺殷团队小创项目“‘走出去’战略下外国文学译介情况研究及其对中国文学外译情况的启示——以《世界文学》期刊为例”(2018 年,三等奖)

6. 林雨虹团队的小创项目《从诗意王国到荆棘之地——解析意大利在德国浪漫派文学中的艺术形象》(2020 年,三等奖)

7. 林雨虹的论文“克莱斯特小说《智利地震》中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以 18 世纪神义论与理性批判为背景”获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评比一等奖(2021 年 11 月)

8. 候家林团队的大创项目“两次北京奥运期间中美德三国媒体报道语言策略探究——基于报道文本的语料库分析”(2022 年 5 月正式立项)

9. 徐佳乐、杨蕊竹小创一等奖“2022 年第二十四届“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德国“哈哈镜”照出的中国形象——基于费尔克拉夫三向度模型对<明镜>周刊 2022 北京冬奥报道的研究》”

10. 高建瓴获得浙的论文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三等奖。


主要学术成果清单

学术专著4 部)(合计 1417 千字)

1. Gesellschaftskritik in Heines Lutezia____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chinesischenHeine-Rezeption, Frankfurt am Main:Peter Lang. Europäisch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2004.(《海涅<卢苔齐亚>中的社会批评——兼论海涅在中国的接受》,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欧洲科学文献彼德·朗出版社,2004 年)(200 千字)。

2.《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一版(440 千字),2014 年修订版(485 千字) 。

3.《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442千字)。

4. 《德国作家让·保尔幽默诗学与幽默叙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290千字)。


译著(12 部)(合计 3771 千字)

1.《弗里德里希尼采与科茜玛瓦格纳》,尤阿希姆科勒(Joachim Kohler)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年。(120 千字)

2.《宇宙幼鸟》,佩利•罗丹(Perry Rhodan)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年。(284 千字)

3.《婚恋进行时______没有爱情的婚姻与没有婚姻的爱情》,赫拉德•申克(Herrad Schenk)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年。(166 千字)

4.《尼采遗稿》,尼采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年第一版(258 千字),2015 年修订版,书名改为《尼采遗稿 1870-1873》。(255 千字)

5.《混乱与迷惘》,台奥多•冯塔纳(Theodor Fontane)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 年。(162 千字)

6.《施蒂娜》,台奥多•冯塔纳(Theodor Fontane)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94 千字)

7.《格林兄弟》,斯特芬•马尔图斯(Steffen Martus)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635 千字)

8.《理查德•瓦格纳 作品-生平-时代》,狄特•波希迈耶尔(Dieter Borchmeyer)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 年。(438 千字)

9.《歌德与拿破仑:一次历史性的会见》,古斯塔夫•塞普特(Gustav Seibt)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 年。(270 千字)

10.《信任与暴力》,扬恩• 菲利普•雷姆茨玛(Jan Philipp Reemtsma),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年。(480 千字)

11.《洪堡兄弟:时代的双星》,曼弗雷德•盖耶尔(Manfred Geier)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年。(291 千字)

12.《智能机器时代: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乌尔里希•艾伯尔(Ulrich Ebel)著,北京:新星出版社,2020 年。(318 千字)(《智能机器时代: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书入选 2020 年 11 月“百道好书榜”新知类)

13. 待出版译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翻译”项目(项目编号:14&ZDB090)第 26 卷《公文》下 30 余万字已于2021年译完交稿)


学术论文(64篇)

(截止2023年9月18日,共发表学术论文64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发表24篇,境外发表21篇。国内核心期刊中2篇A类、1篇B类、21篇C类论文,有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64. 赵蕾莲:“探究中国弗洛伊德译介史中的翻译底本问题”,《上海翻译》2023 年第 5 期,第 30-36 页。中文C类核心期刊。


63. 赵蕾莲、冀玥彤:“探讨德国浪漫派艺术宗教的形成路径”:载《世界宗教文化》,2023 年第 3 期,第 39-47页。中文C类核心期刊。


62. HU Xiwen/ZHAO Leilian: „Über Danaes repräsentative für die epikureische Lebensphilosophie in Wielands Roman Geschichte des Agathon“ (“论维兰德长篇小说《阿迦通的故事》中达尼埃对伊壁鸠鲁人生哲学的代表性角色”). In: Literaturstraße. Hrsg. Von Feng Yalinu.a.Bd. 24. 2023, Heft 1. S.241-254.


61. Der kämpfende Idealist:Erinnerungen an meinen Doktorvater Prof.Dr.h.c.Zhang Yushu. In:Literaturstraße. Gedenkschrift(《张玉书纪念文集》). Hrsg. von Zhang Yi.Würzburg: Königshausen&Neumann2022.


60.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路德维希·蒂克的戏剧创新理念”,载《四川戏剧》,2021 年第7 期,第 31-36 页。指导博士生冀玥彤论文,第二作者。


59. „Über die romantische Ironie in Tiecks Komödie Prinz Zerbino oder die Reise nach dem guten Geschmack “. In: Literaturstraße. Bd.22. Heft 1. Hrsg. von Feng Yalin u.a.Würzburg: Königshausen&Neumann 2021.S.139-156. 指导博士生冀玥彤论文“论蒂克的喜剧《王子策尔比诺或通往好鉴赏力之旅》中浪漫的反讽”,第二作者。


58. “缅怀恩师张玉书教授”,《人民政协报》,2019 年 6 月 17 日。


57. “深入探究德意志文化精髓的日耳曼学”,见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专业招生《你的专业》,靳诺、刘伟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年。


56. „Zwischen Kosmopolitismus und Nationalismus. Jean Pauls, Hölderlins und Kleists Einstellungen zur deutschen Nation“ (在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让·保尔、荷尔德林与克莱斯特的德意志民族观)In: Kulturalitä der Sprache und Sprachlichkeit der Kultur. Hrsg. von Jin Zhao/ Hans Giessen. Berlin:Peter Lang Verlag 2021. S.345-356.


55. „Über die Feindschaft mit dialektischer Funktion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um 1800 in Goethes lyrischem Drama Faust, Schillers Dramen Die Räuber und Maria Stuart sowie Jean Pauls Roman Flegeljahre“(“论 1800 年左右德国文学中具有辩证功能的敌意: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席勒的戏剧《强盗》和《玛丽亚·斯图亚特》以及让·保尔的长篇小说《少不更事的岁月》 ” ) . In: Einheit in der Vielfalt? Germanistik zwischen Divergenz und Konvergenz. Asiatische Germanistentagung. 2019 Sapporo. Hrsg. von Yoshiyuki Muroi. Tokyo/ München: IUDICIUM 2020. S.116-122.


54.精品教材第十章:“评特奥多尔·冯塔纳的长篇小说《迷惘与混乱》”,见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德语经典文学作品译评》上,张意、魏育青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年(第 219-228 页),译文第 211-219 页。(十三五规划教材视同核心期刊论文)


53.„Über Christa Wolfs Deutschland-Betrachtungen vor und nach der Wende“, Shang Danni, In: Literaturstraße. Bd.21. Heft 1.Würzburg 2020.S.199-212. 指导博士生商丹妮论文(“论克里斯塔·沃尔夫德国统一前后的德国观”),第二作者。


52. „Studie zum Raumdiskurs in Fontanes Berlin-Romanen“,Fu Qi, In:《文学之路》, Bd.20, 2019年第一期, S.179-194。指导博士生傅琪论文(“冯塔纳柏林长篇小说中空间话语研究”),第二作者。


51.“论荷尔德林诗文中体现的德意志民族发展观”,见《德国研究》,2019 年第 3 期,第102-116 页。指导博士生霍光论文,第二作者(实为通讯作者)。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50.“论戈特弗里徳·凯勒小说 《人靠衣装》中的社会转型”,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年第 6 期,第 25-35 页。指导博士生冀玥彤论文,第二作者。


49.“论荷尔德林在中国的接受”,载《德语经典文学在中国》,张帆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年 9 月。


48. “双影人主题透视的现代危机——以让·保尔和克莱斯特的作品为例”,载《学术交流》, 2019 年第 9 期,第 177-185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47.“让·保尔政论文中以世界主义为前提的德意志情怀”,载《德国研究》,2018 年第 2期,95-106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46.“让·保尔《美学预备学校》中的幽默诗学”,载《同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4 期,12-24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45.“歌德《罗马哀歌》中的性爱主题与同时代的德国背景”,载《德国研究》2017 年第 3 期,第 114-132 页。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2018 年第 3 期全文转载,第 45-57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44. „Humor, poetischer Geist und Göttlichkeit bei Jean Paul, am Beispiel der Vorschule der Ästhetik und des Siebenkäs“. In: Literaturstraße, Bd.18,Heft 2. Hrsg. von Feng Yalin/Zhu Jianhua/Wei Yuqing/ Gerhard Lauer/Jörg Robert/Gertrud M.Rösch. Würzburg: Königshausen&Neumann. 2017. S.117-128.(“让·保尔的幽默、诗艺精神和神性——以《美学预备学校》和《齐本凯斯》为例”,刊于《文学之路》第 18 卷,2017 年第 2 期,主编冯亚琳等,德国维尔茨堡:柯尼希斯堡&瑙伊曼出版社)。


43.„Wirklichkeit und Fremdheit in Romanen Irrungen, Wirrungen und Stine von Theodor Fontane“.In: Wirklichkeit und Fremdheit in Erzähltexten des deutschen Realismus“.Hrsg von Aihong Jiang/Uwe Japp, Frankfurt/M.: Peter Lang Verlag 2017.S.151-166.(“台奥多·冯塔纳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中的真实与陌生”,载《德国现实主义叙事文本中的现实与陌生》)。


42.“论歌德的和谐观”,载《德国研究》,2016 年第 4 期,第 127-140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41.“论荷尔德林诗歌中的‘天体和谐’”:《德国研究》,2015 年第 3 期,第 114-124 页。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2016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第 45-51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40. „Über die Hölderlin-Interpretation in Stefan Zweigs Der Kampf mit dem Dämon. Hölderlin. Kleist. Nietzsche“.(“论施苔凡·茨威格《与心魔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中的荷尔德林阐释》”)In: Aktualitä und Beliebtheit. Neue Forschung und Rezeption von Stefan Zweig im internationalen Blickwinkel.Hg.von Zhang Yi und Mark H.Gelber.Würzburg: Königshausen&Neumann 2015.S.177-191.


39.“论荷尔德林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中的对立观”,载《外国文学研究》2014 年第 3 期,第 52-59 页。中文 B 类核心期刊。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2014 年第 10 期全文转载,第 47-53 页。


38. „Über Gegensätze in Hölderlins Roman Hyperion oder der Eremit in Griechenland“.In: Literaturstraße.Bd.14.Hrsg. von Feng Yalin, Wei Maoping, Zhu Jianhua, Georg Braungart, Gerhard Lauer.Würzburg: Königshausen&Neumann. 2013.S. 47-69.


37.“论台奥多·冯塔纳对普鲁士价值观的批评——以《艾菲·布里斯特》、《泽西利亚》、《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为例》”,载《德国研究》,2013 年第 4 期,第 101-111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36.“论台奥多·冯塔纳的中篇小说<施蒂娜>中“并非门当户对的联姻”主题”,载《外语教学》,2013 年第 6 期,第 75-77 页和第 82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35.“论柏拉图对荷尔德林和谐观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 年第 5 期,第 120-128 页。中文 A 类核心期刊。


34. „Entwicklung der Literaturgeschichtsschreibung von den 50er Jahren bis heute in China“. In: Transkulturalitä-Identitä in Neuem Licht. Hg.von Maeda Ryozo, im Auftrag der Japanischen Gesellschaft für Germanistik und in Zusammenarbeit mit dem Redaktionskomitee des Dokumentationsbandes der Asiatischen Germanistentagung 2008. München: Iudicium 2012.


33. “歌德的旷世杰作《浮士德》”,载《世界文学欣赏》,陈世丹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 148-179 页。


32. “论威廉·海因泽的小说《阿尔丁海洛与幸福岛》对荷尔德林和谐观的影响”,载《德国研究》2011 年第 4 期,第 70-76 页。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2012 年第 5 期全文转载。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31. „Hölderlins und Novalis´triadisches Geschichtsmodell im Vergleich“.(对比荷尔德林与诺瓦利斯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In: Literaturstraße. Bd.12.Hrsg. von Zhang Yushu, Horst Thomé,Wei Maoping, Zhu Jianhua,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Verlag 2011.S. 121-142.


30. „Über die Liebes- und Ehethematik bei Lessing, Goethe und Schiller“.(“论莱辛、歌德和席勒作品中的婚恋主题”).In: Literaturstraße. Bd.11.Hg. von Zhang Yushu u.a., 2010.S. 47-


29.“追求真实,再现迷惘_______评台奥多·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年第期,第 106-110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28. “论荷尔德林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载《德国研究》2010 年第 2 期,第 65-70 页。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2010 年第 11 期全文转载,第 60-66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27. “论克莱斯特中篇小说的现代性”,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2 期,第 89-98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26. „Über die Harmonie zwischen Menschen und Natur bei Hölderlin“(论荷尔德林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In: Literaturstraße. Bd.10. Hrsg. von Zhang Yushu u.a. 2009, S.49-73.


25.„Über die Identitätskrise in Kleists Komödie Amphitryon. “ (“论克莱斯特喜剧《安菲特律翁》中的认知危机”)In: Literaturstraße. Bd.9. Hrsg. von Zhang Yushu u.a. Würzburg:Königshausen & Neumann Verlag 2008.S.95-111.


24. “追求真实,再现迷惘______评特奥多尔·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载《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二卷。主编:张玉书、卫茂平、朱建华、魏育青、冯亚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年。第 209-222 页。


23.“论马克斯·弗里施的小说《认为技术决定一切的人》对工具理性的批评”,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 年第 3 期,第 63-67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22. „Über das moderne Krisenbewußtsein in Kleists Penthesilea“(论克莱斯特《彭忒西里亚》中的现代危机意识). In: KULTURWISSENSCHAFT GERMANISTIK ASIEN. Hrsg.von der der Koreanischen Gesellschaft für Germanistik.Seoul: Euro Trading & Publishing Co. 2008.Bd.3. S.338-348.


21. “耶利内克小说《欲望》中的多元主题与语言特色”,载《奥地利现代文学研究》,范捷平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37-147 页。


20. „Über die Modernitä in Kleists Dramen.“ ( “ 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 ” ) In: Literaturstraße. Bd.8. Hrsg. von Zhang Yushu u.a.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Verlag 2007.S.143-158.


19. “德国印象”,《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一卷,主编:张玉书、卫茂平、朱建华、魏育青、冯亚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年。第 471-480 页。


18. “由《剥洋葱》事件反思二战对君特·格拉斯文学创作的影响——纪念君特·格拉斯八十华诞”,载《德国研究》,2007 年第 1 期,第 50-55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本文入选上海外国语大学“十一五”重大科研项目欧盟及其成员国研究丛书中的《文化视角下的欧盟成员国研究:德国》,总主编:曹德明,本册主编为:戴启秀、王志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年。第 210-220 页。)


17. „Liebe für die Zukunft--Über das Freiheitsmotiv in Friedrich Schillers Don Carlos, Infant von Spanien.“(“论席勒《堂•卡洛斯》中的自由精神”)In: Literaturstraße. Bd.6. Hrsg. von Zhang Yushu u.a.,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Verlag. 2006. S.103-127.


16. „Zhang Yushu und die deutsche Literatur in China“(“张玉书与德国文学在中国”)In: Wenn Freunde aus der Ferne kommen, Eine west-östliche Freundschaftsgabe für Zhang Yushu zum 70. Geburtstag《有朋自远方来:张玉书 70 岁华诞东西方友谊论文集》. Hrsg. von Naoji Kimura&Horst Thomé. Bern: Peter Lang Verlag 2005.S. 161-177.


15. “《尼布龙根之歌》>,一部伴随德国历史沉浮的中世纪英雄史诗”,载《德国研究》 2005 年第 3 期,第 64-70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14. „Über die Vernunftkritik im Roman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von Patrick Süskind.“(“论帕特里克·基斯金徳的小说《香水,一个谋杀者的故事》中的理性批评”)In:  Literaturstraße.  Bd.5.  Hrsg.  von  Zhang  Yushu, Hans-Georg  Kemper,  Horst  Thomé.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Verlag 2004. S.227-243.


13.“德国文学史上 11 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简介”:《德语学习》,2004 年第 1-6 期。


1)特奥多·茅姆森(Theodor Momsen);鲁道尔夫·奥依肯(Rudolf Eucken)。第 16-17 页。


2)保罗·海泽(Paul Heyse);盖尔哈德·豪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第 20-22页。


3)卡尔·弗里德里希·格奥尔格·施皮特勒(Carl Friedrich Gerog Spittler);托马斯·曼(Thomas Mann)。第 18-20 页。


4)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奈莉·萨克斯(Nelly Sachs)。第 20-21 页。


5)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 );艾里阿斯·卡内基(Elias Canetti)。第 14-16 页。


6)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第 16-17 页。


12.“海涅作品中的死亡主题”,载《外国文学评论》2004 年第 1 期,第 137-143 页。中文A 类核心期刊。


11.“德国当今文坛最有影响的文学家与最有权威的批评家之间的微妙关系”,载《德国研究》,2003 年第 3 期,第 41-47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10. “再论歌德笔下浮士德的进取精神_____中德文化交流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载《交流与探索》,德国研究中心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232-247 页。


9.“德国当今文坛最有影响的文学家与最有权威的批评家之间的微妙关系”,载《德国研究》,2003 年第 1 期,第 41-47 页。中文 C 类核心期刊。


8. „Das Todesmotiv in Heineschen Werken“. In: Literaturstraße. Bd.3. Hrsg. von Zhang Yushu , Hans-Georg Kemper, Horst Thomé. Beijing: Volksliteratur-Verlag 2002. S.105-135.


7.“海涅对未来社会的憧憬: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评海涅的《施纳伯沃普斯基回忆录》”,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外语增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6 月,第 61-68 页。


6.„Lutezia und das Heine-Bild in China“. In: Literaturstraße. Bd.1.Hrsg. von Zhang Yushu, Winfried Woesler. Beijing: Volksliteratur-Verlag 2000.S.151-176.


5. „Über Heines Kritik am Fetischismus und an der Ruhmsucht in Lutezia“.(论海涅在《卢苔齐亚》中对拜金主义和沽名钓誉的批判)In: Heine gehört auch uns《海涅也属于我们》. Hrsg. von Zhang Yushu. Beijing: The Peking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1998. S.221-238.


4. “颇有名望的中国日尔曼语言文学专家——张玉书教授的海涅研究及其他”,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第 150-152 页。


3.“关于海涅的讽刺诗《阿塔·特洛尔 一个仲夏夜之梦》的艺术特色”,载《国外文学》,1997 年第 3 期,第 77-82 页。中文 B 类核心期刊。


2.„Über ein entscheidendes Merkmal vom Lehrwerk Ziele für Deutschintensivkurs_____Kombination von Kommunikation und Grammatik “(关于德语教材《目标》中交际教学法与语法教学的联系)In: Deutsch in und für Asien, Dokumentationder Tagungsbeiträge. Hrsg. von Huang Guozhen. Beijing: Gesellschaft für internationale kulturelle Publikationen 1996.S.109-114.


1.“德国婚俗”,载《海外文摘》198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