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30期
日期: 2025-03-31
第三十期 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差距实证考察——以学术外译文本对比为例
主讲人:刘泽权
新加坡国立大学翻译研究博士
河南大学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特聘教授
主持人:牛云平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MTI教育中心副主任
时 间:2025年4月2日(周三)14:30-16:00
地 点:明德国际楼501会议室
主讲人介绍
刘泽权,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翻译研究博士。研究兴趣包括语料库翻译研究、批评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文体写作等。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包括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华文明的起源》(英文版),重点项目“两岸三地百年女性文学翻译史论”及一般项目“《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红楼梦》汉英文化大辞典编撰研究”。近10余年在META: Translators’ Journal、《中国语言学报》《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外国语》等SSCI、A&HCI和CSSCI收录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红楼梦>多译本量化研究》《中国女性翻译家》。译著《中华文明的起源》(英文版)由中国出版协会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评选为“2023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讲座介绍
ChatGPT问世以来,有关智能翻译的研究鲜有以富有创意和情感的文学文本或蕴含文化价值观念人文学术类文本的翻译为对象,系统对比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优劣、问题与改进之道。本研究以考古学文本英译为例,分别以Coh-Metrix、WordSmith、BLEU、TER等量化方法和词语、句子、语篇层面的翻译重难点为定性方法,构建量、质结合的译文质量评价框架,考察ChatGPT、Gemini、Google、DeepL、有道、文心一言等六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异同得失。研究发现,文本表征量化方面,六智能译文具有鲜明的趋同性,在词汇丰富性、叙事性、衔接度和可读性四个维度上均与自译相距甚远;定性方面,原文328个重难点,六智能译文的准确率平均17.49%;ChatGPT等智能工具应用于人文学术类复杂文本的汉译英尚需针对具体翻译重难点的大量训练和专项深度学习,优化记忆机制,同时将专家译者的知识经验“蒸馏”到语言模型中。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
编辑:高梓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