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新书|赵蕾莲:《德国作家让·保尔幽默诗学与幽默叙事研究》

日期: 2022-05-07


书名:德国作家让·保尔幽默诗学与幽默叙事研究

作者:赵蕾莲

ISBN:978-7-300-30396-3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内容简介

德国著名作家让·保尔(Jean Paul, 1763-1825), 原名里希特(Richter),被誉为德语文学最幽默的叙事大师。本书乃中国首部研究让·保尔的学术专著,全面细致地分析让·保尔所有重要著作中的幽默叙事和各文本侧重的主题,旨在力求比较全面系统、公正客观地分析其文学文本,解读其时代历史语境,探究其“诗艺的百科全书”体现的幽默诗学观,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厘清作家对启蒙思想和德国批判哲学的辩证认识、重感倾向、宗教观、道德观、历史哲学观和民族观,具有跨学科特点。本书的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在于,依据翔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全面缜密地分析让·保尔所有重要著作,提炼其幽默诗学与幽默叙事的特点。为达此目的,本书还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从古希腊到让·保尔时代诸多文学巨匠和哲学巨擘涉及哲学、道德与文学的丰富著述。


作者简介

赵蕾莲,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洪堡基金会“可信赖的科学家”荣誉职位、美国德语文学年鉴《当代文学》(Gegenwartsliteratur)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在国内现兼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测试专家组专家、“全国哲学规划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平台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研究,德语文史哲、社会学和心理学经典著作汉译。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全集》德译汉与研究” (项目编号:21&ZD279),已完成两个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研究” (项目号: 09BWW024)和“德国作家让·保尔研究” (项目号:17BWW073),两次获得德国亚历山大·封·洪堡基金会累计20个月的科研资助,在研校级2022年度重大项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1907-2021年”(项目编号:22XNL018)。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12部,参与编写教材2部,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和境外杂志《文学之路》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内容节选

让·保尔探究的长篇小说风格(节选,专著第71-72页)

倘若用古典文学的质朴和完整性衡量,他这种书写会被诟病为“毫无形式”可言,增加阅读的疲惫感。该偏见也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其实,《美学预备学校》和其他文学作品都表明,他有很高的形式意识。而其长篇小说的前言完美地表达其写作打算。他对梦境的描绘完美地刻画他想象中生与死的澄明幻境。这些前言和梦境更适合我们研究其形式意识。其作品中形式结构和轮廓的纯洁都无与伦比。长篇小说这种形式有愚人的自由。它是特权,可补偿不适合诗艺的体裁类别的内容。在《准则与反思》中,歌德称该自由为确定原则:“长篇小说是主观的史诗,作家在其中可以请求,允许按照自己的方式演绎世界。但问题是,作家是否掌握其方法,一旦掌握,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让·保尔的长篇小说广受读者青睐。这表明,其长篇小说并未给读者陌生感,因为自斯特恩的小说问世以来,读者就清楚,主观演绎世界的方法有很大空间和可能性。与重感文学相关,只要作家不超越读者能容忍的界限,就掌握很大随意性。

他从不采用线性叙事。常出现的离题使小说的情节走势偏离方向。而所有离题和自我反思内容都“以幽默为媒介”,彼此联系。这种幽默想与人生世界中的缺陷和解,而不是像弗·施莱格尔的反讽那样将自己绝对化。他在《美学预备学校》中界定幽默的特征:

幽默作为崇高的反面,并不否认单个事物,而是通过与理念的反差否认有限。对于幽默而言,并不存在单个的愚蠢和单个的愚人,而只有愚蠢和疯癫的世界。有别于运用旁敲侧击的一般开玩笑者,幽默并不突出个别的愚蠢,而是贬低伟大。但与戏仿不同,幽默旨在为伟大提高渺小。与反讽不同,幽默旨在将伟大置于渺小旁边,然后否定二者,因为万物在无限面前平等,且为无。(I/5,125)

叙事者反复中断所叙之事。幽默在其中作为主观性的原则表达自身。黑格尔在《美学讲座》(Vorlesungen über die Ästhetik)中准确概括让·保尔长篇小说的幽默特征:“故事、各种状况的内容和运行都是兴趣点最少的。重要的一直是幽默的上下关联。幽默使用每个内容,仅仅为了通过内容发挥幽默的主观机智的作用。” 让·保尔视长篇小说为“唯一被允许的诗艺的散文,” (I/5, 249) 并充分利用多种可能性。

幽默长篇小说是现代浪漫文学的最高体裁。在这新时代的体裁中,内心建构自我,解决与平庸的外在世界的矛盾。让·保尔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提升其诗艺活动的价值,使之雅化。其幽默概念的范围很广:从人类学方面看,幽默针对人类创造;从历史哲学角度看,幽默针对人类创造在现代的尖锐化。但幽默在有限的微不足道中总预感无限。

“幽默”概念的定义(节选,专著第82-83页)

让·保尔的反讽概念主要因为缺乏渐进性瞬间而与弗·施莱格尔的反讽概念迥异。在界定反讽时,让·保尔采用“持存”(Halte)原则;而施氏恪守“超越升华”(Erhebung über Erhebung)的原则。让·保尔的反讽概念果断地将叙事的客观性原则转化成这种特殊情况:作家为其对象选择“狭隘的”和“愚蠢的”特征。反讽作家与叙事作家一样,也持存、克己:他掩饰关于其人物愚蠢的更高意识,并满足于“在愚人的冷酷小说中” “成为可笑客体的纯粹代表。”客观的反差“会被前置”;主观的反差会“被掩饰”(I/5,147)。浪漫的反讽无疑具有主观性,让·保尔因与施氏竞争而别出心裁地强调反讽是客体的代表,以突出自己的创新性。

让·保尔描写两种幽默的叙事,通过挑明两种运行方式:第一,幽默“贬低伟大”,“旨在将渺小放置在崇高旁边”。第二,“幽默提高渺小”,“旨在将崇高放置在渺小旁边”。与反讽不同,这否定了双方,因为在无限面前,一切都是“虚无。”(I/5,112)。

 总之,让·保尔幽默概念的使用范围很广:幽默“在人类学方面针对人类的创造。从历史哲学角度看,幽默针对人类的创造在现代的尖锐化”。该著的不足在于,缺乏“概念的明晰和对各层次问题的系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