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共用汉字辞典编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日期: 2016-12-06
11月12日下午,“中日韩共用汉字辞典编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中日韩三国专家共聚“中日韩共用汉字辞典编撰论坛”,就“中日韩共同常用汉字表”的进一步开发展开讨论。三国学者计划共同编撰一部具有三种语言版本的共同常用汉字辞典,以打破语言壁垒,促进三国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学习彼此语言提供方便。
此次“中日韩共用汉字辞典编撰论坛”也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汉学大会的一个专题论坛。该论坛得以在汉学大会期间举办,与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申淑子老师的提议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本次会议也是申老师申请到的题为“中日韩共用汉字的应用与推广问题研究”的教育部项目的部分内容。
本次论坛采取圆桌会议形式,三国专家学者通过直接对话方式进行交流。会议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朱冠明老师主持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对此次辞典编撰的背景和目的做了详细介绍。三国秘书处指出,2014年“东北亚名人会”(中国新华通讯社、日本经济新闻社、韩国中央日报社主办)发布了中日韩共同常用八百汉字表旨在推动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沟通。然而,后来发现把汉字运用到日常沟通上会有一定限制。因此,在此基础上,此次辞典编撰工作是为了旨在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八百汉字表以促进三国日常语言上的沟通。
会议第二环节中,在文学院朱冠明老师的主持下,中日韩各国学者针对各自的经验,就三国共同词汇比较、辞典编撰以及808共同汉字编码等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了发表。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彤老师,就《中日韩共同常用八百汉字表》谈了Unicode汉字编码所存在的问题。
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的佐藤贡悦教授就中日韩词汇比较,尤其是中日词汇的相同和不同点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并分享了自己在编撰《中日韩同字异义小辞书》时的经验和期间所遇到的困难。
来自韩国延世大学的金铉哲教授,就中韩词汇比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分享了在编撰中韩词汇方面的词典上的经验,对此次编撰中日韩三国辞典提出了建议。
会议第三环节,在外国语学院申淑子老师的主持下,与会各位学者就《中日韩共同汉字辞典》的编撰问题展开讨论,这也是本次会议最重要的议程。会议期间,各专家围绕“辞典的方向”、“词汇抽选”、“版面设计”这几个方面,就“怎样与八百汉字做衔接”、“如何制定词汇抽选标准及如何抽选词汇”、“词汇解释都包含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如何解决辞典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版权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学院朱冠明老师和金海鹰老师在词汇的选择方法方面提出使用各个国家的等级词汇,得到与会众专家的一致赞成。来自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的高木纯夫先生和山崎信夫先生提出将选词范围限制在旅游方面上,对此各专家展开了激烈讨论。
会议结束后,申淑子老师还接受了北京日报和新华通信社的采访,申老师在采访中指出,辞典的编撰工作比较复杂繁琐,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三国专家细致研究讨论后才能达成一致。
此次辞典编撰工作今年6月起已经正式启动,由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牵头,中国人民大学、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协会、韩国延世大学和檀国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写。这是中日韩三国合作编撰的首部共用汉字辞典。辞典出版后,将免费提供给图书馆、大中小学和语言学校,并计划可能会利用报纸专栏和手机App等平台进行推广。
(供稿人:申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