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讲座回顾|“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三十期成功举办

日期: 2025-04-08


4月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三十期暨MTI教育中心系列讲座2025年第二期在明德国际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泽权教授主讲,我院MTI教育中心副主任牛云平教授主持。



刘泽权教授以“智能翻译与人工智能的差距实证考察——以学术外译文本对比为例”为题展开讲述。他指出,ChatGPT问世以来,有关智能翻译的研究鲜有以文学文本或人文学术类文本的翻译为对象,系统对比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优劣、问题与改进之道。刘泽权教授以考古学文本英译为例,分别以Coh-Metrix、WordSmith、BLEU、TER等量化方法和词语、句子、语篇层面的翻译重难点为定性方法,构建量、质结合的译文质量评价框架,考察了ChatGPT、Gemini、Google、DeepL、有道、文心一言等六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异同得失。




刘泽权教授与参会师生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指出,在文本表征量化方面,六智能译文具有鲜明的趋同性,在词汇丰富性、叙事性、衔接度和可读性四个维度上均与自译相距甚远;定性方面,原文328个重难点,六智能译文的准确率平均17.49%。针对这一现象,刘泽权教授指出,ChatGPT等智能工具应用于人文学术类复杂文本的汉译英尚需针对具体翻译重难点的大量训练和专项深度学习,优化记忆机制,同时将专家译者的知识经验“蒸馏”到语言模型中。

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刘泽权教授与参会师生热情互动,耐心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刘泽权教授的讲座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翻译中有待优化的问题,也启示了译者应在哪个方向上做功,以保持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不可替代性。




“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是我院着力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旨在通过通识讲座的形式来探讨外国语言文学文化领域中引人入胜的研究议题和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学术研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术热情,提升学院科研文化氛围。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持续关注!

撰稿:刘立凡

摄影:李晨思

编辑:刘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