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未来学”与《徒然草》线上讲座成功举办
日期: 2020-11-28
2020年11月24日下午2:00至4:30,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荒木浩教授的“<古典的未来学>与《徒然草》”线上讲座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0404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办,日语系主任李铭敬教授担任主持。日语系硕、博研究生与校内外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活动。
荒木浩教授现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曾于大阪大学大学院、国文学研究资料馆任课,且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与尼赫鲁大学、苏黎世大学、越南国家大学、朱拉隆功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日本古典文学研究,尤以《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等说话文学研究见长,同时在《源氏物语》《方丈记》《徒然草》等物语、随笔文学研究领域亦成就颇丰,代表作有『徒然草への途』『かくして「源氏物語」が誕生する』『説話集の構想と意匠』『夢と表象』『夢見る日本文化のパラダイム』『中世の随筆』等。
讲座开始之际,荒木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履历与研究现状,以及之前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过的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荒木教授以《源氏物语》主人公光源氏的人物塑造与佛传中释迦出家之前的王子形象的相似点为引子,讲述了其研究《源氏物语》的缘起,指出印度佛教文化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意义。在讲解过程中,荒木教授展示了日本福冈本岳寺所藏《释迦生诞图》与泰国清迈的寺庙壁画,对比了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在描述释迦之子诞生时间上的异同之处。
其次,荒木教授首先介绍了新作《古典の未来学Projecting Classicism》的编撰过程与内容构成,定义了“投企(project)”的概念,指出这一用语赋予古典文学研究之新的可能性。荒木教授围绕“投企的古典性―视覚/大众/现代”这一主题,详细叙述了当下古典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突破口,强调了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指出当下古典文学研究亟需开创新的学术言语系统。
最后,为了更好地诠释“投企”与“未来学”,荒木浩教授以吉田兼好《徒然草》第一一九段与松永贞德(1571-1653)《なぐさみ草》(《徒然草》的注释书)的相关内容为例,从文化论的角度重新评价了《徒然草》在不同时代的接受状况,认为研究《徒然草》的注释史需要重视松永贞德与基督教、林罗山的关系。此外,荒木教授还指出了《徒然草》序文和本文最后一段内容在排序上的时间倒错,认为《徒然草》本身就是一部面向未来的作品,为今后研究《徒然草》以及日本古典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提问环节,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杨晓捷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张龙妹教授、南开大学刘雨珍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尤海燕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日语系师生等积极参与了讨论,就日本古典文学的教学、泰国寺庙佛传壁画、佛传经文等具体问题与演讲者进行了热烈探讨。讲座最后,李铭敬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的内容,并作了简要的点评。荒木教授的演讲,让大家加深了对以《徒然草》为代表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了日本古典文学前沿研究的成果与方法。本次讲座可谓是一次极为成功的中日学术交流活动。
撰稿:翟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