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词与世界”系列讲座第40期——基于语料库的体裁写作教学:融合大语言模型微调与动态评估的智能赋能路径
日期: 2025-07-12
7月1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的“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四十期在明德国际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国际应用语言学领域顶尖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George C. and Jane G. Greer冠名教授陆小飞主讲,我院副院长田丽丽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陆小飞教授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应用于语言教学的核心矛盾,即技术潜力与教学实效的转化难题。他强调,必须依托坚实的二语习得理论框架,同步提升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才能真正释放技术潜能。基于此,陆教授系统阐述了GenAI的多维功能如何深度融入基于语料库的体裁教学法,精准服务于不同写作体裁中修辞策略与语言特征的教学目标。
在核心技术突破环节,陆教授重点介绍其团队研发的“二语议论文写作动态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对GPT模型进行定向“微调”,赋予其精准识别议论文核心论证要素的能力,并实现对要素质量的智能化诊断。系统能依据诊断结果,生成阶梯式的中介反馈,引导学习者逐步理解论证逻辑并针对性修改文本。陆教授分享了该系统在真实教学场景中关于学习者行为模式及反馈感知度的初步实证数据,展现了其显著的应用价值。
最后,陆教授将视野延伸至跨学科融合领域。他深入剖析了语料库语言学提供的海量真实语言模式、二语习得理论揭示的学习认知规律,与生成式AI强大的模式识别及生成能力三者间的深层关联,论证了这种融合对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写作教学范式的革命性意义。
互动环节,陆教授解答了听众提问,如“动态评估中阶梯式中介的意义”和“AI反馈与教师反馈的互补”等,陆教授的见解为探索智能技术赋能语言教学提供了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思路。
“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是我院着力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旨在通过通识讲座的形式来探讨外国语言文学文化领域中引人入胜的研究议题和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学术研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术热情,提升学院科研文化氛围。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持续关注!
供稿:刘昕
编辑:董秀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