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法语系举办“布莱兹·帕斯卡尔与石涛:思想的平行对比”讲座

法语系举办“布莱兹·帕斯卡尔
与石涛:思想的平行对比”讲座

日期: 2019-04-01


2019年3月29日上午10点—12点,法语系在明德国际楼0304教室成功举办了题为“布莱兹·帕斯卡尔与石涛:思想的平行对比”的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Christian Belin教授是法国蒙彼利埃三大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17世纪法国文学与比较美学。讲座由法语系主任刘海清副教授主持,到场的还有法语系副主任谷天婺老师、法语系硕士生、本科生,以及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法语教师。


教授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17世纪法国和中国两位影响深远的大师级人物展开:布莱兹·帕斯卡尔,法国哲学家、散文家,著有《思想录》;石涛,清初画家,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ChristianBelin教授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丰富渊博的学识为现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通过大量例证阐述了帕斯卡尔和石涛在一些观点上的殊途同归,归纳了两人思想的共通之处。帕斯卡尔对人类境遇有着深入的思考,其名言为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他强调世界的运动和变化,万事万物都出自虚无而归于无穷,人是虚无与无限之间的一个中介,认为人类灵魂的伟大之处在于懂得中庸之道。石涛的绘画和语录不仅蕴含着道家哲学的精髓,而且与帕斯卡尔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他对于师法自然、运动、虚空、中庸等概念的重视等。石涛的山水画打破了西方写实绘画中描摹和复制现实的再现理念,充满了动感、张力与空白,是虚实相生、笔简意繁、变化自如的写意艺术,旨在超越宇宙的混沌和无序,达到超旷空灵的和谐意境。在讲座中,教授还旁征博引,比如谈到王维对中国山水画做出的重大贡献、苏东坡“胸有成竹”的典故,以及17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的动态文艺观等。



讲座之后,在场师生与教授进行互动提问,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讨论,对讲座主题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理解。最后刘海清副教授总结道,Christian Belin教授的讲座提供了一个兼具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蕴的跨文化比较视角,对于我们的法国文学研究颇具启示意义。此次讲座精彩纷呈,在场师生在轻松又不失严谨的学术氛围中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纷纷表示受益颇丰,对法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有了很大提升。


撰稿: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