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2016年纪念亨利•詹姆斯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理解亨利•詹姆斯”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日期: 2016-11-02

 

1029日上午8:30,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纪念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逝世一百周年专题学术研讨会“理解亨利·詹姆斯”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馆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在读博士2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代显梅博士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平教授代表外国语学院致欢迎辞。本次纪念活动由2天的国际专题研讨会和1天的两场詹姆斯学术讲座两部分组成,会议语言为英语。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纽约城市大学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Donald Stone博士,伦敦大学学院英语系教授及《亨利·詹姆斯小说全集》的剑桥版34卷主编Philip Horne博士,美国克里登大学教授、美国亨利·詹姆斯协会执行主席、亨利·詹姆斯研究中心主任和《亨利·詹姆斯书信全集》的主编Greg Zacharias教授三位国际知名的亨利·詹姆斯专家做大会主题发言。

 

 

本次会议同时邀请到中国学界近二十年来在亨利·詹姆斯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十余名前来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切磋交流。参加开幕式和研讨会的师生除了会议发言的十六位詹姆斯专家之外,还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八所兄弟院校的师生40余人。

 开幕式首先由代显梅教授介绍与会来宾,接着由王建平常务副院长致欢迎辞。王院长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国内外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代显梅教授多年来在亨利·詹姆斯研究领域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她带领自己的七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半年来为筹备本次会议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了真诚的感谢。接着,王院长对大会的主题“理解亨利·詹姆斯”的关键词“理解”给予了深刻的专业阐释,为本次学术会议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本次纪念亨利·詹姆斯一百周年国际研讨会及学术活动为期三天,1029日上午的开幕式之后进入外国专家的大会主题发言,1029日下午到30日上是国内知名詹姆斯学者的大会发言,30日下午首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冯雷女士做大会的最后发言,然后十六位与会专家就过去一百年的亨利·詹姆斯研究以及个人的阅读、教学、科研经验做深度交流,最后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四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张晓萌、郝晨璐、娄媛和任雪丽同学就自己的詹姆斯阅读体会做大会发言。

大会主题发言的第一位学者是Donald Stone教授,他的发言题目为:《亨利·詹姆斯晚期小说中的仁爱与移情》。Donald Stone 教授通过对詹姆斯晚期的国际主题三部曲《大使》、《鸽翼》和《金碗》中人物关系细致入微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亨利·詹姆斯晚期的小说中,仁爱与移情是詹姆斯文学创作的基调,詹姆斯意在表明,高级文明应该表现为一个人剔除了个人原始欲望和掠夺野心之后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与共情。

    第二位主题发言人Greg Zacharias教授首先介绍了20166月美国的亨利·詹姆斯纪念活动情况,接着详细论述了亨利·詹姆斯选择定居伦敦并成为改革俱乐部会员对他作为职业小说家的重要影响,特别是他作为职业作家在个人生活和文学创作之间的两难处境,以及这些选择带给他的文学成就。

    第三位主题发言人Philip Horne教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介绍了2016年他在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地参加的多次亨利·詹姆斯纪念活动。作为这些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和主办者,Philip Horne教授同时追溯了在过去一百年里,英美学者对亨利·詹姆斯在学术态度上的发展变化,同时分析讲解了他主编的剑桥版《亨利·詹姆斯小说全集》目前的进展情况和全集的学术研究价值。

1029日下午至30日上午,国内詹姆斯学者的发言主要集中在亨利·詹姆斯文学创作中后期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上。29号下午的第一位发言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毛亮教授,他讨论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亨利·詹姆斯在其著名短篇小说《真品》中对“身份”的思考,他认为詹姆斯用了曲折模棱的手段,既批评了维多利亚社会的文化现状,同时也间接地表现出了自己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理想观念。

接下来,来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陈榕教授就詹姆斯的小说《波音顿珍藏品》中的馈赠伦理问题作大会发言。陈榕博士对于“馈赠”这个詹姆斯小说中的关键词给予了伦理视角的关照,解析了小说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馈赠”失败的原因,聚焦“礼物”在主人公之间的流动所带来的权力关系的变化及利益纠葛,解读了“馈赠”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她对詹姆斯关于“馈赠伦理”的思考给予了现代伦理视角的深入探讨。

29号下午的第三位发言人是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程心副教授。程心博士对《波音顿珍藏品》中的“珍藏品”作为商品、艺术品和战利品的三层寓意进行了深入解析,她认为包括“橱柜、椅子和桌子”在内的室内装饰在詹姆斯的文学创作中和建筑物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9日下午的后三位发言人是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魏新俊教授、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王跃洪教授以及来自青岛大学的陈秋红副教授。他们分别讨论了亨利·詹姆斯小说尤其是后期的长篇小说《使节》中的疾病死亡、伦理救赎和道德美育问题。

30日的会议在明德国际楼501会议室举行,30日上午的主要发言人分别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李晋教授,她通过对詹姆斯的中短篇小说的作家主题研究,揭示了作家在消费社会这个公共领域所面临的陷阱;来自厦门大学的林斌教授以《真品》为例对詹姆斯的叙事视角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阐释;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王银瓶老师对詹姆斯后期的巅峰之作《金碗》的多重象征意义给予了详尽的挖掘与阐释;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郭国旗教授讨论了《金碗》中的伦理叙述,指出詹姆斯对现代社会中主体交往伦理的重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胡江波副教授以《欧洲人》为具体文本分析了詹姆斯小说中的帝国意识,特别是詹姆斯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掠夺行为的讽刺与批判。

30日上午的最后一位发言人是本次会议的主办人代显梅教授,她以詹姆斯的艺术主题小说《悲剧缪斯》中的审美个人主义思想为中心议题,通过分析小说中三位主人公形式各异的审美个人主义思想行为,指出詹姆斯的审美个人主义思想在维多利亚时代各种政治、文化、艺术思潮的历史背景下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代显梅认为,詹姆斯的审美个人主义思想以个人对独立和无私的热爱,以自由、勇敢、独立地看待世界的方式去克服盲从,发现并发展自我。这种思想最好地平衡了艺术与生活、个人与社会、过去与现代、种族之间、两性之间等诸多失衡或冲突的复杂问题,是一种高级文明的交往伦理思想。

 

 

1031日晚,纪念亨利·詹姆斯一百周年的专题学术讲座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明德国际楼310教室举行,由代显梅教授主持。Greg Zacharias教授的讲座题目是《亨利·詹姆斯的忧郁》,Philip Horne教授的讲座题目是《美国的权力与想象:论亨利·詹姆斯与西奥多·罗斯福的自传》。讲座开始,代显梅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2002年在巴黎第一次参加亨利·詹姆斯国际学术会议的情形,就是在这次国际詹姆斯学术会议上,她结识了西方学界这两位幽默风趣、博学广识的詹姆斯学者,十四年来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Zacharias教授从詹姆斯的一则文学创作笔记谈起,深入他的书信、札记和自传很多细节,洞察幽微地论述了詹姆斯如何以“感受过去”而不是“回忆过去”为独特的生命体验方式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揭示了詹姆斯这位敏感气质型作家文学作品的“生活”本质。Philip Horne教授分析了詹姆斯与罗斯福总统之间的恩怨矛盾关系,展示了作家和政治家面对自己的过去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珍视过去,后者贬低过去,Horne教授认为,这种不同显然是他们各自职业的特质使然。

 

 

1031日,为期三天的亨利·詹姆斯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在一次学术专题研讨会和两场专题学术讲座的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这次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亨利·詹姆斯专题研讨会,是一场主题集中、议题广泛、视角新颖、交流深入的学术盛宴。在三天的时间里,各位与会学者和听会师生都非常感动,不仅感佩会务组师生们高效率的筹备组织会议的能力和周到详尽的会务安排,更是为会议的有效交流和诸多收获而兴奋不已,“这是我参加的最有效率、组织最好的学术会议”是大家临别时的一致评价。大会闭幕式由代显梅教授主持,她对各位专家的到来以及大家为会议所做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发言表示真诚的感谢。

 

(供稿人:代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