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三十五期成功举办
日期: 2025-05-18
5月1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三十五期暨MTI教育中心系列讲座2025年第三期在明德国际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 Cymo.io(云智在目)公司创始人兼CEO卢家辉先生主讲,我院MTI教育中心况霍凌霄老师主持。
卢家辉先生的讲座主题为“人机共舞时代的桥梁:探索计算机辅助口译(CAI)的机遇与挑战”。讲座伊始,卢家辉先生以现实案例引出了AI技术与口译行业的“认知错位”现象。他指出,普通受众对AI同传存在认知层面的局限。这种信息不对称反映了当前市场对AI技术应用于口译场景的理解差异,也凸显了推广CAI理念的必要性。
讲座的核心环节聚焦于CAI工具的技术应用与操作演示。卢家辉先生以自主研发的Cymo系列产品为例,详细介绍了产品设计科学,同传协作流程及语料管理方案。首先,他演示了多款主流ASR引擎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直观对比,揭示不同算法在语音识别方面的特性差异。部分引擎以高效的识别速度,有效提拉译员理解—验证—记忆的认知流程,使其避免认知失调;另有引擎信息分段方式独特,适配对实时字幕需求较高的场景。此外,卢家辉先生结合眼动仪研究,与同学探讨了文本的呈现方式对实时信息接受度和理解度的影响,强调要用认知科学赋能技术迭代,减少翻译过程中的视觉定位成本。
针对同传协作,卢家辉先生表示Cymo Booth的协作功能可支持多位译员同步操作。通过信息共享和实时更新,实现高效协同,降低认知负荷,提升翻译准确性。在搭建译前语料库方面,卢家辉先生结合Cymo Note和Cymo GPT,整合多模态翻译材料,译前生成相关双语词汇表,译中通过智能替换算法修正AI转写误差,翻译产品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
互动环节中,现场氛围活跃火热,同学们争相提问。卢家辉先生就“译员如何适应技术变革”等问题作出回应。他指出,CAI 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机耦合”,计算机辅助口译不是“人机对抗”,而是“人机共舞”。 随着AI技术的突破,口译行业正从“纯人工时代”迈向“人机协作时代”,而外语专才唯有拥有拥抱AI的态度、理解AI的能力,才能在全球化沟通中搭建更高效的语言桥梁。
“词与世界·Word & World”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系列讲座是我院着力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旨在通过通识讲座的形式来探讨外国语言文学文化领域中引人入胜的研究议题和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学术研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术热情,提升学院科研文化氛围。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持续关注!
撰稿、摄影:方睿萱
编辑: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