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举办高端外国专家小峯和明教授公开讲座

日期: 2021-05-28


2021年5月25日18点,中国人民大学高端外国专家小峯和明教授公开讲座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于明德新闻楼204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共同举办,日语系主任李铭敬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等8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小峯和明教授曾任职于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和立教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高端外国专家、立教大学名誉教授,早稻田大学客座上级研究员与放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的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日本古典文学研究,尤以东亚说话文学研究见长,著作等身,近期主要著述有『説話の森』『中世日本の予言書』『遣唐使と外交神話』『中世法会文芸論』等。



本次讲座题为“化蛇之女——道成寺缘起中的安珍・清姬”,是继2019年举行的公开讲座“化龙之女——东亚的善妙”的姊妹篇,讲座内容由“《道成寺缘起》故事的展开”、“ 《道成寺缘起》绘卷的形成及其世界”、“绘卷的画中词及讲画”、“绘卷的变迁”、“艺能与戏剧—《道成寺》故事关联作品”、“男女、变身、再生与救济”六个部分构成。本次讲座首先揭示了《法华经》的救济与熊野山信仰两方面对该故事形成的影响,同时从文献方面追溯了该故事的形成过程。小峯教授指出:《道成寺缘起》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的《法华验记》,12世纪的《今昔物语集》、14世纪的《元亨释书》中的相关故事皆是依其而作,至15、16世纪,与之相关的绘卷及能乐等陆续问世。其次,小峯教授从道成寺本绘卷的成书、绘卷所描绘的内容以及绘卷中的题字与绘卷之间的差异等三个方面对《道成寺缘起》的绘卷进行了详实的解读。再次,小峯教授对日本中世之后出现的有“画中词”(人物对话、台词)的绘卷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绘画与“画中词”的有机结合,并从人物的会话(僧侣与女子的和歌赠答、道成寺僧的交谈)等方面分析了其与切目王子习俗、谣曲《求塚》等的关联。随后,从后世的绘卷解说与当地的传说(清姬的歇脚石、蛇塚、钟的下落)等方面,分析了绘卷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能剧、歌舞伎、净琉璃等戏剧作品中演绎的道成寺故事,指出在能乐演出中,原本入钟避难的安珍这一情节变为女子进入钟内成为大蛇,这种改动,凸显了女子执念的可怕。最后,故事的结尾部分,女子与僧侣分别转生于忉利天与兜率天,他们的再生与救济,彰显了《法华经》的灵验。小峯教授还指出:《道成寺缘起》物语中的男女因缘纠葛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其具体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正因为它是“物语”,才能够不断“变身”、不断再生。



在提问环节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张龙妹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丁莉教授、国内其他高校学生及中国人民大学日语系师生积极参与了讨论,就此故事与日本寺庙起源的关系、此故事与善妙化龙故事的比较、日本文学中“龙”与“蛇”的异同、将道成寺设为故事舞台的缘由、“画中词”与一般的画卷解说词的差异等问题展开积极的研讨互动。最后,李铭敬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简要的总结,指出佛教中“龙”与“蛇”形象本不同,谣曲《道成寺》中龙的出现,模糊了“龙”与“蛇”的界线。至此,本次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在讨论中圆满结束。 


撰稿:郑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