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种教师党支部开展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日期: 2021-11-30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种教师党支部于11月24日开展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外国语学院院长杜鹏教授、片区组织员张华老师、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阎芳老师以及非通用语种教师党支部党员教师们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非通用语种教师党支部副书记黄晓敏老师主持。


1.jpg

(非通用语种党支部党员教师认真学习)


会议开始,参会教师党员集体观看了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节目片,视频里中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谢春涛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杨凤城院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黄一兵副院长分别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精彩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外国语学院院长杜鹏教授受邀为支部教师党员讲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党课。杜鹏副校长首先高度评价了公报内涵丰富,字字珠玑,言简意赅,需通过专家细致解读、自身深入学习才可能把握全会精神的高度与深度。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公报中前后出现时,所用标点符号由顿号变为逗号,体现出该思想的重要地位得到全面确认。其次,杜鹏副校长扼要阐述了党的历史上制定的三次重大决议及其产生背景、历史意义。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党都要回顾探索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杜鹏副校长特别谈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把握历史规律,勇于担当,开创未来。最后,杜鹏副校长通过援引生动案例向参会教师党员分享如何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巧妙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杜鹏教授讲授党课)


非通用语种支部教师党员在认真聆听杜鹏副校长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后,纷纷谈论起学习公报的自身感悟。教师党员们或结合家乡近年来的变化,谈到父老乡亲的生活越来越好,家乡环境越来越美,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切实感受到党在为老百姓谋福利;或结合自身在国外的经历,谈到外国人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中外疫情防控的鲜明对比,由衷赞叹党的卓越执政能力;或结合自身专业,谈到外宣翻译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如何做好外宣翻译工作,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或结合自身专业教学,谈到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将思政之“盐”溶入课程之“汤”,培养新时代外院人的使命担当。

学校片区组织员张华老师对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点评。张老师首先指出,学习党的精神是主题党日活动的根本,力求做到真学真懂。形式创新要立足于学习的根本。选学具有时效性的重要文件精神,跟学科、跟专业、跟自身相结合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做好“三进”工作。其次,张老师提到非通用语种党支部书记李铭敬教授受聘双带头人先锋岗,着力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外语及党建相结合,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课程思政相融合。最后,张老师谈到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会议环境布置好,视频开头形式好。支部教师党员年轻有活力,学科背景丰富,感悟发言与自身专业及实际工作相结合,体现专业细节,政治理论高度有待提升。建议教师党员从整体和高度上把握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学习。发挥专业所长,结合高校工作特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做出贡献。

会议最后,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阎芳老师做总结发言。阎芳书记感谢杜鹏副校长从专家层面解读会议精神,为支部党员讲授党课,令教师党员们受益匪浅;感谢片区组织员张华老师对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提出宝贵建议,今后支部学习需进一步提升政治理论学习深度,同时结合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思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提到,“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这正是高校教师需要完成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工作。因此,教师首先要自己读懂读深党和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提升自身理论修养,才能进一步传达给学生,契合学生需求,课程思政各项工作才能得以积极开展,达到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


撰稿:陈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