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校史足迹 凝聚奋进力量 | 人大外国语学院第23期院党校学员赴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博物馆参观学习

日期: 2022-12-04


2022年是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华诞。开展校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同学们回溯峥嵘岁月,延续红色血脉,砥砺奋斗精神,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在中国人民大学追寻理想。11月11日,外国语学院党委积极响应校党委号召,组织外国语学院第23期院党校学员和外国语学院党建促进会成员参观展览,带领大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感受中国人民大学85年来的巨大变迁。


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博物馆由四大部分内容构成,着力展现党办高等教育的红色传统,系统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大学从最初的陕北公学一直到当前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面旗帜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过程,展示了人民大学的主要建设成果以及与党和国家、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与成就,在高校校史馆中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特色。

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逐一学习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四个重要发展阶段。






现如今,中国人民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成就斐然。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殷切嘱托,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做到了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员心得


11月11日,我与院党校的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校博物馆。从延安到北京,人民大学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可人大人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对知识的向往、对真理的渴望却从未改变。这让我不由得想到,或许我们在回忆过去、放眼未来的同时,更应该立足当下,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身体力行地实践“实事求是”这一校训,做无愧于祖国与人民、无愧于先辈与后人的人大人。

—— 范楚钰

2020级俄语本科班


11月11日,我来到校史博物馆进行参观。校史展全面再现了中国人民大学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示了学校如何从抗日烽火中浴血而生的陕北公学,发展到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再到如今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国人民大学的艰苦奋斗历程,展示了作为沐浴在党的光辉中、生长于鲜红旗帜下的中国人民大学如何落实“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历史实践。

我在参观学习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学校红色革命传统及深厚文化底蕴深刻感受到作为红色血脉的赓续者应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会承担起国家发展所赋予的时代任务,做一名始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贡献、为服务人民做贡献的追梦人。

——张誉川

2021级日语本科班



在下着雨的中午走进校史馆,我看见《山河颂——希望》画作中“有陕公,中国不会亡”的精神喷薄欲出;我敬重吴玉章、成仿吾等大师“以学者之身,忧天下之忧,以民族振兴和人民福祉为学术之首义”的奉献精神。我回望从陕北公学到中国人民大学八十五年校史的发展历程,我自豪人大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取得种种成就。身为人大人,我将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努力学习,把自己的梦想紧紧扎根在祖国大地。

——张露烨

2022级本科涉外法治实验班



参观校博物馆,重温人大校史。从诞生于抗日烽火的陕北公学走来,那里的学生忠诚团结、紧张活泼;从盛赞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的华北联大走来,那里的学生团结前进、刻苦坚定;从篆刻着“正定的红色印记”的华北大学走来,那里的学生忠诚团结、朴实虚心,中国人民大学践行着“党的大学,让党放心”的庄重承诺,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大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身为人大的一名学生,我珍惜每一次受到师长指教的机会,努力学习、成长进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彦朵

2022级日语本科班



11月11日,我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博物馆参观。这里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史为主线,展现了人大前身陕北公学如何在战火中诞生与成长,凝聚革命力量,培养时代先锋;如何吐故纳新,搭建全球视野,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

此次参观,我与人大同溯历史,感受到一代代人大开拓者、建设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我切实体悟到,作为一名人大学子,应当始终秉持“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人大精神,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

——姚名格

2022级非通用语种硕士班



校史博物馆参观学习活动不仅加深了党校学员对校史的了解和认同,也让同学们更加坚定了践行“实事求是”校训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回望八十五年的校史足迹,全体党校学员深受触动。同学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人大人,将从校史中汲取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延续人大红色精神的血脉,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向党组织靠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活动合影



文字:郑佳辰 韩业平

图片:邹花

编辑:吴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