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n Ying
职 称:Associate Professor, Doctoral Supervisor 邮 箱:rucchenying@126.com教育背景
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2015)
文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2006)
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2004)
出国访学、进修经历
2009.8-2010.6 美国俄亥俄州尤宁山大学工作并研修(美国富布莱特项目资助)
2017.10-2018.2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研修(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资助)
研究专长
犹太-基督传统与西方文学;
西方文论(主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含英美文学)
学术职称
副教授
本科生(犹太文学与文化、文学理论与批评)
硕士生(西方现当代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比较文学研究专题、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集体授课])
博士生(英语语言文学主文献研读课[集体授课]、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集体授课]、英语语言文学前沿专题[集体授课])
教学科研成果
著作
1.专著:《神学乌托邦——恩斯特·布洛赫文化批判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2.译著:《尘世的批判——论马克思、恩格斯与神学》(第一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3.译著:《晚安,汤姆先生》(独立译者),接力出版社,2018年。
4.译著:《唤醒会思考的你——25位哲学家给少年的智慧建议》(第一译者),接力出版社,2022年。
5.编著:《法政类研究生实用英语听说》(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论文
1. 《讲故事的人》与本雅明“两面神”风貌的伦理观,《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A&HCI)(待刊)
2. 传播学视角下的犹太神秘主义大众化现象——以近现代哈西德运动为例,《犹太研究》(2024年第24辑)
3. 美的惩戒与现代性批判——玛丽莲·罗宾逊思想中的神秘主义美学,《基督教思想评论》(2024年第26辑)
4. 哥本哈根大学文科硕士培养模式对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启示,《教育评论》(2023年第12期)
5. 《哲学的贫困》中的“进步观”及其启示,《科学·经济·社会》(2023年第3期)
6. “割礼”与德里达的犹太性——兼论德里达解构思想中的伦理之维,《犹太研究》(2022年第20辑)
7. 法兰克福学派与犹太传统,《犹太研究》(2022年第19辑)
8. 意识形态·文化遗产·文化批判——恩斯特·布洛赫表现主义文艺思想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9. 本雅明与早期迪士尼电影中的米老鼠形象——电影美学视角下的现代性批判,《世界电影》(202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0. 神圣暴力、纯粹语言、舍金那——本雅明的正义观与犹太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21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 卢卡奇早期思想中的宗教之维,《基督教文化学刊》(2021年秋季刊)
12. 从麦克利什的《J.B.》看《约伯记》中的苦难,《圣经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
13. 土星、新天使与本雅明的“忧郁”,《外国文学》(2020年第5期)
14. 《认识—批判序言》中的喀巴拉思想解读,《外国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15. 犹太喀巴拉语言论中的辩证品格——肖勒姆语言哲学的神学诠释,《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A&HCI)(2019年第28期)
16. 希伯来语的复兴——误读与成因考辨,《犹太研究》(2019年第16辑)
17. 克尔凯郭尔《畏惧与颤栗》中的信仰观,《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18. “渴慕”的辩证法——C.S.路易斯神秘主义诗学探微,《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1期)
19. 喀巴拉神秘主义视角下的本雅明元语言论,《外国文学》(2018年第4期)
20. 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宗教》(2018年第10期)
21. 恩斯特·布洛赫思想中的雅努斯面貌——兼论马克思主义与神学之间的内在张力,《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8年第2期)
22. 无神论的革命神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身份定位及其内在理路,《基督教学术》(2018年第20辑)
23. 内在化乌托邦之灵的自我相遇——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思想研究,《外国语文研究》(2018年第4期)
24. 黑格尔宗教哲学中的灵知主义思辨,《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4期)
25. 乌托邦·末世论·希望——恩斯特·布洛赫对基督教神学的文化批判,《基督教思想评论》(2017年第22辑)
26. “犹太人问题”中宗教与世俗的维度,《淮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10月)
27. 儒道传统的政治神学之维——恩斯特·布洛赫对孔子、老子思想的解读,《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第5期)
28. 童话叙事中的希望“踪迹”,《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1期)
29. 布洛赫艺术乌托邦中的“期待启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4年9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0. 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之灵——解读布洛赫与德里达思想中的神秘主义维度,《前沿》(2014年第4期)
31. 恩斯特·布洛赫对基督宗教的人本主义解读,《基督教文化学刊》(2013年12月)
32. 上帝的荣耀与爱——C.S.路易斯的神学美学,《长江学术》(2012年7月)
译文
1.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悔改与终极性,《基督教文化学刊》(2020年第44辑)
2.茅山降授——道教与上层社会,《老子道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3.对反人类罪行的回应及后人类视野中叙事学的限度,《基督教文化学刊》(2018年第39期)
4.上帝之名与喀巴拉的语言论,《犹太研究》(2018年第15辑)
5.启示录与革命——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末日启示,《基督教文化学刊》(2014年第34辑)
科研项目:
1、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犹太喀巴拉神秘主义对本雅明文化批判理论的影响研究”项目负责人
2、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专项项目“中华文明与犹太文明交流互鉴研究” 项目负责人
3、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面上课题“西方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项目负责人
奖励:
1、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
2、2020-2021学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学优秀奖;
3、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
4、2023年首届北京市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